一門五帝:家父唐高宗

第315章 太子李弘,眾望所歸!

…………………………

無數有識之士,看到萬國坤輿圖,不由哀嘆,

如此看來,大唐的位置雖然好,然而並非是天下中心,如此龐大的國土定然還有很多風水寶地。

“太子下令下西洋就是探索更多的海域,沿途設下島鏈補給,其終點就是和絲綢之路的目的地大秦!”

“據說禮部有意派人出使極西之地的大秦國。讓兩個大國直接往來。”

“這些都是國家大事,在下更關注,這一次下西洋允許海商通行,沿途各國的使節,將會保護海商。”

…………………………

一眾商戶心中大為意動,任誰都知道海上風險頗大,利益也高,很多商人對跑海商避諱莫深。

而如今要是有了大唐下西洋的庇護,大唐的海商就能縱橫四海,這可是一夜暴富的機會。

“下海!開始我等聽說海上風浪頗大,非但有海盜出沒,更有他國盤剝,要是…………。”

不少人依舊猶豫,畢竟海船一旦失事,那可都是全軍覆沒的風險。

“曾經也有人認為絲綢之路黃沙漫漫,沙盜橫行,九死一生,而自從太子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並且派遣東宮六率護衛絲路,如今哪一個走絲路的不是一夜暴富!”

一個洛陽商戶扼腕嘆息道。

曾經他也對走絲綢之路怦然心動,然而最後卻害怕絲綢之路的風險,最終退縮,卻沒有想到錯失良機。

其他洛陽商戶同樣心痛不已,當年他們也是同樣的心態,最終絲綢之路的利益大部分都被長安商戶攫取。

這也是洛陽雖然已經得到了帝都的身份,非但沒有落得多少好處,就連經濟上也被長安超過,其中最大的原因那就是長安得到了絲綢之路大部分的利益,這才讓長安經濟一飛沖天。

“如今長安盡得陸上絲綢之路的利益,此次我洛陽要盡得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

洛陽商戶中,有大膽的商戶當下迫不及待道。

然而依舊有不少商戶顧慮重重。

“爾等不信太子,我長安商戶最信太子殿下!爾等不願意出海,我長安商戶願意出海!”

不同於洛陽商戶的猶豫,長安商戶直接對太子毫無戒心,聽說此策出自於太子之手,毫不猶豫的選擇出海。

尤其是很多行走陸上絲綢之路的暴富的商戶,更是激動不已,一個陸上絲綢之路就如此大的利益,若是能夠得到更加龐大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這個誘惑任誰也抵禦不了。

當洛陽商戶得知的時候,長安商戶已經將承接了海上絲綢之路一半的份額。

洛陽商戶,這才恍然大悟,連忙跟進,然而卻為時已晚。

何止是洛陽商戶,其他各地的商戶同樣意識到商機紛紛搶先出手,共分這剩下一半的份額。

再加上原有的海商,洛陽商戶的份額更是進一步縮減,簡直是悔不當初。

他們錯失這一次良機,沒有深信太子,恐怕日後洛陽將會一直被長安壓上一頭。

四個月後,

一支龐大的船隊在長江口集結,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將起點放在登州,乃是因為其國都是背景。

如今大唐的國都卻是洛陽,自然出海的位置向南移動。

神舟上,楊思勖迎風而立。

“啟稟四海侯,颱風季已經結束,是時候出海了!”

楊思勖身邊,一個副將鄭重稟報道。

楊思勖回望艦隊,曾經這支艦隊乃是出海尋仙的船隻,船上有不少都是術士,當時無論是他還是太子殿下都頂著巨大的壓力,硬著頭皮揚帆出海。

如今這支船隊已經沒有術士,大多都是禮部和一些水師,而他被封為四海侯,主持下西洋的事務,而船隊也從原來的數艘變成了數十艘,如此龐大的船隊縱橫四海,不枉他四海侯的身份。

無論是他還太子,終於得以證明,再也不用揹負尋仙問道的汙名。

“那些商船可曾到齊!”

楊思勖問道。

副將鄭重點頭道:“啟稟四海侯,所有商船的船隊都已經到齊,還有不少在閩南一帶等待和侯爺匯合!”

“出發!”

楊思勖大手一揮道。

隨著號角聲響起,所有船隻頓時揚帆出海,憑藉強勁的東北風,朝著南方疾馳而去。

一個個神舟迎風破浪,在神舟船隊身後,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商船緊隨其後,朝著南方而去。

任誰都知道,一個新的時代即將開始。

……………………

洛陽城內!

“啟稟太子殿下,下西洋船隊已經啟航!”

張柬之向李弘稟報道。

他現在對李弘越來越佩服,誰也沒有想到李弘隨意下的閒子竟然有如此大的用意。

如今太子改革了戶部,鑄造了銀幣,掌控了朝堂財富,而隨著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運轉,民間的錢財同樣以太子馬首是瞻。

如今太子的威望已經與日俱增。

然而張柬之卻隱憂的看著李弘一眼,如今皇上病重,皇后掌權,太子太過於優秀,恐怕並非是好事。

李弘看出張柬之的擔憂,不以為然道:“放心,孤心中有數!”

現在還不是時候,他真正需要擔憂的事只有一個,那就是合璧宮綺雲殿。

接下來李弘並沒有收斂行事,而是繼續在朝堂六部輪值。

輪到吏部的時候,李弘提出了考成法,備受朝野關注,當然也有官員咬牙切齒。

輪到兵部的時候,李弘將古代軍師制度再度提及,創出了參謀部。讓大唐的兵力再次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李弘再度留守長安,開始巡視整個關中、川蜀隴西之地,所到之處,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隨著李弘的名望與日俱增,任誰都知道如今的李弘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任誰都知道李弘如果登基,必定是一代明君,帶領大唐走向輝煌。

然而任誰都知道,隨著李弘的威望大增,李治和武媚娘漸漸老去,掌控力已經大大降低,新老政權交替,恐怕不會如此輕鬆。

李弘安排一個島嶼全部都唐人,作為最大袋中轉,我會安排人前往。確保人員唯一。

方可讓大唐安穩無恙,

太子大興。各部門流轉,聲望與日俱增。

依璧宮

突厥造反。

西進運動。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