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石榴紅

第32章 文化主權,寸土必爭

詹姆斯·艾利森,英國人,1917年曾短暫到訪喀什,參與當地一處宗教壁畫的修復工作。

“這是壁畫真實性的又一佐證!”林硯激動地說,“如果能證明這塊壁畫確實存在,並且由外國人親筆記錄,那麼它的歷史價值就無法被否認。”

阿依夏看著照片上的祖父,輕聲道:“我爺爺生前一直說,這片土地上每一根木頭、每一塊磚,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也許,這張照片就是開啟這些故事的一把鑰匙。”

然而,就在他們緊鑼密鼓地收集證據的同時,趙明遠已經行動起來。

他以“先行拆除危房”為由,安排施工隊進駐老巷口,推土機轟鳴聲驚醒了整個街區。

居民們紛紛聚集在巷口,有人憤怒,有人惶恐,也有人默默流淚。

林硯得知訊息後立刻趕往現場,看到趙明遠正站在門口,指揮工人搬運材料,臉上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林先生,別來無恙。”他笑著打招呼,“我們只是先清理幾處危險建築,不影響你們的文化保護計劃。”

林硯強壓怒火,冷冷道:“你沒等審批透過就擅自開工,這是違法的。”

趙明遠聳肩一笑:“法律不是鐵板一塊,有時候也需要靈活一點。”

面對對方赤裸裸的挑釁,林硯知道自己不能光靠嘴皮子爭鬥。

他立即召集古麗米熱、艾山·阿不都以及幾位願意幫忙的年輕人,連夜繪製老城區的三維地圖。

他們在昏黃的燈光下圍坐在老茶館裡,桌上鋪滿了測繪工具和圖紙。

艾山老人用粗糙的手指點著牆角,回憶起幾十年前每條小巷的佈局;古麗米熱則根據衛星圖和航拍資料修正方位;林硯則負責標註出所有潛在的歷史遺蹟點。

一夜未眠,天剛矇矇亮時,地圖終於完成。

林硯望著這張凝聚眾人努力的圖紙,心中升起一絲希望。

這不僅僅是一張地圖,而是一份關於記憶、文化與未來的宣言。

清晨七點,他拿著圖紙走進文化局,準備提交緊急保護申請。

而在他踏進大樓的那一刻,劉志剛從走廊盡頭走了過來。

他神情疲憊,卻帶著一絲遲疑的堅定。

“上級同意暫緩審批,要求我們補充一份‘整體保護規劃’。”

林硯聽出了其中的潛臺詞——這是緩兵之計。

但他明白,機會來了。

劉志剛站在文化局的走廊盡頭,神情複雜地望著林硯。

他說話時語氣低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上級同意暫緩審批,要求我們補充一份‘整體保護規劃’。”

林硯聽出了這句話背後的潛臺詞——這不過是個緩兵之計。

真正的問題是,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拿出一份足夠有力、能夠說服上層的完整方案,否則趙明遠的推土機隨時可能再度開動。

他沒有多問,只是點了點頭,轉身離開大樓。

陽光刺眼,但他心緒沉重。

他知道,時間不多了。

回到老茶館時,古麗米熱正在整理昨天連夜繪製的三維地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