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聞名新報》儘管已經沒落了,之前的渠道也消失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認,《聞名新報》還是有一些渠道的,在各大報刊亭或者經銷商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於鋪貨還是很有幫助。
再者,《聞名新報》有一個優點,就是報社自身有印刷廠,不需要把報紙交到其他印刷廠印刷,可以降低成本,且方便靈活印刷。
雖然印刷廠的許多機子停用了,也十分老舊,但是還能先湊合著用著,且印刷廠有足夠的土地,完全夠後期的擴張之用。
最後,也就是夏禹最看重的一點,那就是人!《聞名新報》裡面的員工很值錢!
《聞名新報》銷量不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員工不行,但在夏禹看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報社的掌舵者。
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一份報紙的發展上限註定高不了。
而《聞名新報》就是如此,夏禹分析過原因,發現這份報紙無法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掌舵人不行,和員工的關係雖有但卻不是主要的。
既然如此,那就好辦了。
收購《聞名新報》之後,他完全可以自己親自經營,在找到合適的人之前,他可以勝任社長兼主編的職位,畢竟他記憶中,正好有後世時代華納公司CEO的記憶,執掌一份小小的報紙完全不在話下。
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員工的價值就能發揮出來了。
不要忘了,這家報社的員工雖然不多,但是各個都是從業多年的老手,能夠很好地執行夏禹的命令,他不需要員工們幹主編、幹老闆的活,只要各司其職,對夏禹來說就OK的。
再加上他們這些人的人脈,當報社擴張的時候,他們的價值又能發揮出來,能夠快速地幫報社挖人,能夠跟得上報紙的擴張速度,儘可能降低擴張導致報社根基不穩的風險。
所以在夏禹看來,收購《聞名新報》好處多多!
當然,夏禹不信這麼多年沒人看出來《聞名新報》的優點,但是為何沒人買呢?
無外乎於沒人有信心買下《聞名新報》後能夠保證它崛起!
既然不能保證《聞名新報》能崛起,那麼上面這些潛在的優勢就完全發揮不出來,想了也等於白想,只能幹看著,眼看一個可能存在的寶箱而打不開。
但是!
別人沒信心,夏禹卻完全有信心!他不僅有鑰匙開啟這個寶箱,還能夠換著方式來開這個寶箱,能夠充分地挖掘《聞名新報》的潛在價值。
據夏禹計算,包括印刷廠的土地和機器,現在《聞名新報》的整體價值大概在30萬左右,再考慮到老闆急著想要賣掉,不需要溢價,他完全可以砍到25萬的價值買下來。
一樣東西,在擁有不同的資源的人眼中,價值是完全不同的,《聞名新報》就是如此。
在一般人眼裡,《聞名新報》只能按照資產計算,也就值個30萬港幣左右,但是在夏禹看來,100萬港幣也值,而夏禹只需要花費幾十萬就能買到在他看來價值百萬的東西,完全是賺了。
正所謂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就《聞名新報》了,事不宜遲,明天等資金到賬就去把它收購了!”夏禹握了握拳頭,下定決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