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強大亨

第45章 再升 求推薦

第二天,《九鼎日報》的百萬廣告收入爆出去之後,本就因為《九鼎日報》的銷量陷入熱議的香江報界,猶如烈火中澆了一桶油一般,越發熱鬧了起來。

一個月百萬廣告費的收入啊!

在這個年代,是令人羨慕嫉妒恨的一個數字!

一百萬能夠買下四家如同《文明新報》一般日銷量三千的三流小報,而且這還只是一個月的廣告收入,一年下來就是一千二百萬!

儘管只是毛利,但也足以驚人!

之前平均日銷量在十七萬份的《東方日報》的平均月廣告費收入只有五十萬左右。

排名第二,日銷量十六萬份的《星島日報》雖然銷量低一些,但是平均月廣告收入反而達到了五十五萬。

日銷量十三萬份的《明報》的月平均廣告收入在四十三萬左右。

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東方日報》的銷量最高,反而廣告費收入會比銷量更低的《星島日報》低,而《明報》銷量差了《東方日報》四萬份,收入卻僅僅只是少了七萬。

這是因為《東方日報》的使用者的價值沒有《星島日報》和《明報》的使用者價值高。

投放廣告的公司也不是傻子,當然明白哪類人更有錢。

普通的底層草根的消費能力有限,三四個草根市民的消費能力都比不上一個白領和知識分子的消費能力,而偏偏《東方日報》的絕大部分使用者都是草根市民,可以說投放廣告所能帶來的回報價值最低。

而《星島日報》經營了三十多年,老使用者基本都是一家之主了,主宰著一個家庭的財政大權;或者是其他的白領和知識分子。

這些都是相對而言不差錢的人,這些人都是一個社會的中產階級,投放廣告的公司瞄準的就是這一類人的錢袋子。

而這時候可能又會疑惑《九鼎日報》的日銷量是二十五萬份,而且由於是新報紙,使用者的價值應該比不上《星島日報》和《明報》,怎麼可能廣告費收入達到一百零二萬呢?

而且幾乎是《星島日報》的一倍!

這是多方面原因決定的,就像之前所說一樣,投放廣告的商家不可能是傻子,能把公司做大做強的人,目光總是看得更長遠!

儘管《九鼎日報》的日銷量在二十五萬份,但是卻高出了第二名太多,第一的光環太強,這天然就帶了加成!

廣告能登上《九鼎日報》的公司潛意識就會讓人覺得比較厲害,這是媒體的權威性所帶來的隱形價值。

就像前世一樣,央視俯視群雄,一個從沒聽過的小品牌,只要在央視打了廣告,那知名度就會大增,人們對於央視的認可就會轉嫁一部分到那個品牌上面。

儘管《九鼎日報》沒法和央視比,且因為是新成立的報紙,權威性也有待提升,但不可否認,《九鼎日報》現在就是香江影響力最大的報紙。

而且,《九鼎日報》的日銷量是二十五萬份,就證明最少輻射到了二十五萬的使用者,而如果是把《文明新報》和《明報》加起來,總使用者是在二十八萬左右,字面上比《九鼎日報》多了三萬使用者,可是兩份報紙加起來的廣告收入是在九十八萬,還是比《九鼎日報》低了四萬。

但是,這就得考慮到一個報紙使用者重合率的問題,許多使用者會同時訂閱《星島日報》和《明報》,所以兩份報紙的使用者加起來並沒有二十八萬人,而且因為許多使用者都是高階知識分子,所以可能重疊率還會比較高,這麼一算,實際上兩份報紙加起來的使用者能有個二十萬萬就不錯了。

假如一家公司花了九十八萬港幣的資金包了《星島日報》和《明報》一個月,輻射的使用者卻只有二十萬左右。

而另一家公司花個一百零二萬卻包了《九鼎日報》一個月,輻射的使用者卻達到了二十五萬左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