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始。
冰冷的北境荒原終於迎來溫暖。
即使不幹活,也不需要在身上裹著厚實的外衣。
在奴隸們全力開工下,長達兩千米的水渠已然挖好,羅德著手建設河灣的堤壩。
順便建造捕魚池。
羅德想要的,不僅僅是嬉鬧玩耍似得捕魚,而是能夠一次吃幾個月的冬捕。
北境荒原冬天無法耕種,羅德希望擁有那樣一個儲備新鮮食材的糧倉。
因此羅德打算順便將河灣擴建,深挖。
羅德在河灣的上游尋找到一處較窄的河道,安排奴隸在對岸修建臨時的導流渠。
修好導流渠後,用裝滿泥沙的麻袋修建堤壩,將大部分的引到對岸的導流渠,隔絕河灣。
接下來便是等待河灣的水流失乾淨再進行擴建,將其修建成能夠存魚的大型蓄水池。
當然,在修建之前要先抓魚。
初夏是很多冷水魚開始繁殖的季節,羅德提前讓奴隸在旁邊挖掘小池子,用來儲備個頭不大的小魚,
奴隸們將河灣下游河道投入沙袋,只留下三四米的距離攔上大網,靜靜地等著。
隨著河水的不斷流失,河灣裡的水位迅速下降,湍急的水流變成了緩慢的涓涓細流,深潭變成一片片水窪。
站進去,僅僅沒過腳踝。
數不清的魚兒在水窪中掙扎,中間最大的水窪裡,密集的魚群幾乎擠成一團,一刻不停地翻騰著。
銀色的魚鱗在初夏的陽光下閃閃發光,一時間河床上如同被灑滿了銀幣一般。
還沒下水,羅德已經看到半米長的銀色翹嘴,肥碩的草魚,鯰魚還有鮭魚等等。
看得人心發癢。
然後六十名奴隸跳進河道里開始撈魚。
或者說撿魚。
有的奴隸直接掄起筐在水裡用力一舀,上來就是小半筐活蹦亂跳的魚。
不過這種偷懶的行為被羅德嚴令禁止。
這樣折騰,很多小魚很容易被折騰死。
羅德還準備養呢。
算上準備時間,耗費三天多的時間,收穫將近三千斤大魚,還有一些小魚苗無法統計。
除此之外還有些河蟹、河蚌和河蝦,加起來有隻有八百斤。
裡面大部分是河蝦,跟魚一樣被醃製曬成幹。
有些河蟹死了就不能吃,因此當天就被蒸熟送上餐桌。
河蚌太髒,處理起來浪費時間,而且能吃的地方也不多,乾脆全部敲碎用來漚肥。
這些大魚都被清理乾淨,掏出的魚雜一部分做奴隸的食物,一部分漚肥,魚肉醃製曬乾儲存。
這三千斤魚耗費三百多斤的鹽,如果不是岡勒剛從鹽礦運回來兩千斤鹽,霜葉鎮的鹽還真不夠。
值得一提的是,羅德的鹽礦還算是個富礦,全力開採的話每週就能產出兩千斤的鹽。
為了奴隸們能夠全心全意開採,羅德特意派了四個女奴隸過去幫他們做飯。
鹽礦的礦洞現在比較小,再多人去也沒有用。
女人們負責處理醃魚,河灣的工程還在繼續。
奴隸們不僅將水灣向下挖掘,還要向兩岸擴張,最終達到類似喇叭一樣的蓄水池,最寬的地方達到八十米。
因為土地滲水的緣故,河道整體深度向下只挖了一米左右就只能作罷。
而為了加深河灣深度,羅德只能讓人將河岸儘量加高。
同時防止河岸坍塌,用木樁打造護壁,再用黏土碎石和荊棘捆填充。
水壩的主體同樣是耐腐的松木搭建框架,迎水面斜插入木板覆蓋壩體,然後在木框裡填入石塊和帶碎草的黏土,一層層夯實。
同時木板外還會塗一層松樹油脂作為防護層,防止腐蝕。
閘門用四層木板榫卯拼接製成,表面同樣用松樹油脂塗抹防護層,兩側嵌入鑿槽石壁,再透過絞盤和配重石建造成升降閘門。
聽起來比較簡單,實際製作過程還有很多細節。
羅德也是第一次實際參與設計製作,跟木匠一直在設計研究,並且不斷地調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