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將製作一部青春愛情劇,此劇名叫《我要向你飛奔》。”
“啊啊啊啊!我看到了什麼!哥哥要出新作品了?”
“新劇?是哥哥主演嗎?還是隻是唱歌?”
“《我要向你飛奔》?這名字聽起來就好甜啊!是青春校園劇嗎?”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緊接著,訊息以病毒般的速度擴散開來。
“製作一部劇?徐樂這是要當導演還是製片人啊?”
“他不是歌手嗎?怎麼突然要去搞電視劇了?不務正業啊。”
“求求了,好好唱歌不行嗎?千萬別想不開去當導演啊,會毀了口碑的。”
“呵呵,現在什麼人都能當導演了?真以為拍電視劇是寫首歌那麼簡單?”
“坐等撲街,到時候別哭著回來唱歌就行。”
“膨脹了,絕對是膨脹了,拿了幾個歌王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當然,鐵桿支持者也立刻下場維護。
“樓上的是不是忘了,《華夏好聲音》就是徐樂製作的?人家早就跨過界了,而且大獲成功!”
“就是,樂神做什麼都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我相信他這次也一樣!”
“一群酸黃瓜,自己沒本事就覺得別人也不行,等著被打臉吧!”
#徐樂製作新劇#的話題,被頂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第二天一早,各大娛樂媒體的頭版頭條,無一例外都是關於徐樂的訊息。
《歌王跨界!徐樂宣佈製作青春愛情劇!》
《是天才還是狂妄?徐樂的導演之路,你看好嗎?》
《從到,徐樂的野心不止於音樂!》
爭議,愈演愈烈。
就在這時,一位在圈內頗有資歷的電視劇導演鄭廣,轉發了徐樂的微博。
並且配上了一段陰陽怪氣的文字。
“現在的行業門檻真是越來越低了,唱幾首歌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也想來導演圈分一杯羹。奉勸某些年輕人,還是腳踏實地一些,不要被粉絲的吹捧衝昏了頭腦。導演這碗飯,不是那麼好端的。”
鄭廣雖然不是頂級大導,但也拍出過幾部收視率不錯的電視劇,在業內算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他的這番話,無疑是給本就沸騰的輿論,又澆上了一勺滾油。
“鄭導說得對!術業有專攻,不是誰都能當導演的!”
“支援鄭導!現在圈子裡就是被這些流量明星搞得烏煙瘴氣!”
“徐樂的粉絲也別吹了,唱歌好不代表拍戲好,這是兩碼事。”
但也有很多人不贊同鄭廣的說法。
“倚老賣老,人家徐樂只是說製作,又沒說自己當導演,您老人家急什麼?”
“就是,自己拍的劇越來越爛,還好意思出來教訓別人。”
“徐樂跨界成功的例子還少嗎?某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比他有才華。”
隨著鄭廣的下場,越來越多圈內的大V和評論人開始加入這場論戰。
一名知名的娛樂評論人發文力挺徐樂。
“我個人非常看好徐樂這次的嘗試。回顧他的成名之路,你會發現他是一個從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當所有人都以為他要靠蹭熱度往上爬時,他用一首《像我這樣的人》證明了自己。”
“他製作的《華夏好聲音》打破了國內綜藝的天花板,他在春晚表演的魔術,讓專業魔術師都歎為觀止。這樣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人,你憑什麼認為他這次一定會失敗?”
這篇文章有理有據,將徐樂過往的“戰績”一一羅列,給了支持者們極大的信心。
但很快,另一位以毒舌著稱的影評人就發表了截然相反的觀點。
“別混淆概念。綜藝製作和電視劇導演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
“前者更看重的是一個絕佳的創意和可複製的節目模式,而後者考驗的是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對敘事節奏的把控、對演員表演的調教,以及對整個劇組上百號人的統籌能力。”
“徐樂在導演領域就是一張白紙,毫無經驗。我承認他是個音樂天才,但天才的自負,往往就是他跌下神壇的開始。這次,我賭他會栽一個大跟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