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不輕不重的“跟我客氣幹什麼”,像一顆石子,在吳萱萱的心湖裡,激起了一圈圈久久不散的漣漪。
手機的震動聲打破了兩人之間微妙的氛圍。
是春晚節目組的官方公告。
吳萱萱幾乎是下意識地點了進去。
“熱烈祝賀,由徐樂、吳萱萱、陳剛表演的小品《投其所好》,榮獲本屆春晚語言類節目一等獎!”
一等獎!
吳萱萱的眼睛瞬間睜大,她不敢相信地反覆看了好幾遍,才確定自己沒有眼花。
“我們……我們得了一等獎!”
她的聲音裡帶著無法抑制的激動與狂喜。
徐樂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點了點頭。
“嗯,知道了。”
他的反應,平靜得好像只是得知了明天天氣會放晴。
這份巨大的榮譽,在他眼中,似乎不值一提。
《投其所好》獲獎的訊息,如同在滾燙的油鍋裡澆入了一瓢冷水,瞬間在網路上傳開了。
“恭喜樂神!《投其所好》封神之作,拿一等獎毫無懸念!”
“從劇本到表演,全程高能,這個獎不給它給誰?”
“吳萱萱和陳剛老師也演得太好了,這個獎是屬於他們三個人的!”
“實至名歸,實至名歸啊。”
“樂神總是在創造奇蹟。”
“樂神牛逼。”
“沒想到樂神第一次創作小品,就獲得這麼大的成就。”
“樂神太厲害辣!”
……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投其所好》有資格獲得春晚語言類節目一等獎。
“憑什麼?小品王趙剛老師的《忽悠》難道不配嗎?”
“《投其所un好》是諷刺,但《忽悠》才是純粹的喜劇,我從頭笑到尾,春晚不就是圖個樂呵嗎?”
“說實話,還是更喜歡趙剛老師的風格,接地氣,不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所謂深度。”
“徐樂是厲害,但要跟趙剛老師比,他還太嫩了點吧?資歷擺在那呢!”
這場爭論的核心,迅速聚焦在了兩個人身上。
徐樂,新生代的小品鬼才。
趙剛,統治了小品界二十年的王者。
他們的作品,一個辛辣諷刺,一個傳統搞笑,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喜劇流派。
許多知名的評論人也紛紛下場,發表自己的看法。
“從藝術性和社會深度來看,《投其所好》無疑更勝一籌,它撕開了一道現實的口子,引人深思。”
“但從純粹的喜劇效果與國民度而言,《忽悠》依然是頂級水準。趙剛老師的表演功力,已經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
“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訊號,徐樂的出現,給語言類節目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否定老一輩藝術家的價值。”
一時間,網路上吵得不可開交。
甚至有記者專門去採訪了小品王趙剛。
面對鏡頭,趙剛老師的臉上帶著標誌性的淳樸笑容。
“長江後浪推前浪嘛,為徐樂那個年輕人感到高興,他的小品我看啦,確實好,有想法,有銳氣。”
老藝術家的風度,贏得了滿堂喝彩。
徐樂送吳萱萱下樓的時候,剛走到公寓大廳,就被一群不知從哪得到訊息的記者團團圍住。
閃光燈瘋狂地亮起,將兩人的臉照得一片慘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