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只是火候問題,在燒第二爐的時候,減小了送風量,果然看到木炭在烈火中漸漸成型。
“封爐!”隨著他一聲令下,工人們用泥封住了窯口。
三天之後出窯,就是純體力活了。
看見燒出的木炭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陳恪和錢炭商都鬆了口氣。
錢炭商拿起一塊竹炭,仔細觀察了半天,連連點頭道:“和老法子燒出來的炭,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了?”
“色澤更亮,形狀更完整。”錢炭商道:“看上去好看多了。”頓一下道:“而且出炭也好像多了。”
果然,過秤之後發現,一千斤竹材,出了三百斤炭,比老法子足足多了一百斤。
但這都是浮雲,炭是用來燒的,燃燒效果不好,一切都是白搭。
兩人忐忑地裝了一盆炭,回到屋子裡點著了。便見純淨的火苗在炭盆中跳動,看不到一絲煙,但是兩人同時抽動鼻子,錢炭商一臉狂喜道:“你聞到了麼?”
“嗯。”陳恪點點頭,意外道:“這種炭燒起來,竟可以散發清香!”
“這下發達了!”錢炭商緊緊抓著陳恪的手道:“三郎,你就是菩薩在世啊!”
陳恪抽出手,笑道:“快給它起個名字。”
“當然是你起了。”現在錢炭商眼裡,陳恪已經不是人,是救苦救難觀世音了。
“那好,既然它燒起來香遠益清,聞之令人神清氣爽,就像荷花一樣。”陳恪想一想道:“我們就叫它蓮花炭。”
當年冬天,青神縣城各家飯店,給客人取暖的火盆中,全都用上了蓮花炭。這種燃起來滿室清香,令人如墜荷塘的竹炭,立刻引起了食客們的強烈興趣,紛紛打聽是產自何處。
短短三天,錢家炭場燒製的蓮花炭就被搶購一空。待到第二年,它便取代石灣村的竹炭,成為青神縣的頂級產品,而且憑著出炭量大,基本上霸佔了高階竹炭的市場。到今年,成都城的達官貴人們,徹底摒棄了石灣村的竹炭,轉而用這種清香宜人的蓮花炭,否則都不好意思讓人來家做客。
~~~~~~~~~~~~~~~~~~~~~~~~~~~~~~~~~~
人人都愛陳三郎,因為他總能為人們開啟財富之門。而且關於他,只有入股才會幫忙的說法,很快便被證實是謠傳。
前街的潘木匠就證明,陳恪沒有入股,但還是幫自己用幾年功夫,從一個縣裡的小木匠,一躍成為益州路數一數二的木器商。
再比如碼頭上的包商畢老闆,十分苦惱於碼頭吞吐量的劇增,聽說陳恪的大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求助。結果按照他的方法,在裝卸貨時,用滑輪和槓桿取代人力,還給搬運工人增加了休息時間……他用沙漏計時,每搬運一刻,便休息一刻,結果吞吐量硬是提高了兩倍,大大緩解了碼頭的壓力。
傳聞中,他好像生而知之,無所不會,就連本縣的養豬戶們,也從他那裡學到了一種秘法,可以讓豬無慾無求、只知道悶頭吃食,一隻只生得肥頭大耳,比原先重好幾百斤。
關鍵是,這種豬的肉煮出來香噴噴,沒有尋常豬肉煮後的怪味,甚至直接把羊肉都比下去了。所以青神縣的豬肉也出了名……
-----------------------------------------------分割----------------------------------------
解釋一下,陳恪燒炭的法子,其實就是乾餾法,這方法南宋才有。而宋代人之所以不喜歡豬肉,是因為他們養的豬,肉有股子騷味,而宋代以後吃的豬肉,沒有這股子味,區別就在於,那斷子絕孫的一刀。
好了三年裡陳恪的功績倒敘完了,下章開始進劇情。求三江票、求推薦票,推薦榜再上一位,就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