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一者對儂智高不夠重視,二者,沒想到嶺南的軍隊朽壞若斯。”韓琦老臉微紅,那是他的原話,其實他一直很不爽狄青,也說不出什麼原因,就是不想給他機會。哪怕現在,如果有可能,他也不願意用狄青,只是——當年與西夏鏖戰的劉平、任福、郭遵、武吉、王珪那批名將都己戰死,麟、府兩州的張岜也因傷早逝,青澗城的種世衡步入了老齡,放眼望去,大宋朝久經戰火淬鍊的名將,就只有狄青了:“當時臣下以為殺雞焉用牛刀,然而那儂智高其實是頭猛虎,我們也只有用冷豔鋸了!”
“嗯。”趙禎點點頭道:“似乎也只有用他了……諸卿可於明日朝會推舉他為主帥。”
“官家三思,武人不可專任,最好另派一位文官去輔佐他。”韓琦不同意道。所謂輔佐,其實就是監督、牽制。宋朝重文抑武,認為武人手中有兵、不易控制,因此壓制武官,是每一位文官的自覺。
果然,此言引來了高若訥的附和,連陳執中也說,如果官家一定打,還是派一名文官為主帥,到時候狄青管軍事,文官管狄青……這樣才能放心。
官家有些拿不定主意,望向沒有表態的龐籍道:“宰相何意?”
“啟稟官家,”這位與陳世美一樣冤枉的‘龐太師’,此刻苦口婆心道:“行軍作戰貴乎號令統一、上下一心。狄青乃是行伍出身,如果用文臣輔佐,定造成號令不能專一的局面,這對領兵打仗是很不利的。如果官家並不信任狄青,那還不如不派他去。”
“南漢也是這麼建立的。”韓琦冷聲道,他是什麼都敢說。讓官家頓時變了顏色。
“且不說狄青素來忠勇,現在不是亂世草頭王的五代了。大宋朝已經立國百年,萬方歸心、社稷牢固!”龐籍有些憤怒道:“退一萬步說,到時候用禁軍也好、西軍也罷,一家老小在北方,誰會跟他造反?”
“你敢用性命擔保?”韓琦激他道。
“有何不敢?”龐籍鬚髮皆張道:“就是用九族擔保,老夫也沒二話!”
“不要吵了。”見兩人火藥味越來越濃,官家終於當了把裁判道:“龐卿說的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官家……”
“朕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天子斷然說一句,轉而對自己的內侍道:“胡公公,天大熱熱,相公們不易,將西夏貢來的寒瓜一人挑一擔送去。”這是趙禎的習慣,每次接見大臣,都是以這種不太貴重,但很貼心的饋贈結束。
“多謝官家。”大臣們知趣的唱喏告退。
~~~~~~~~~~~~~~~~~~~~~~~~~~~~~~~~~~
次日五更三點,朝官雲集紫宸殿前。朝鼓響時,各依品從,分列丹墀,拜舞起居已畢,文武分班,列於玉階之下,只見兵部尚書出班奏道:
“啟奏陛下,昨遣餘靖、楊畋統率大軍,進徵嶺南儂智高,近因瘴氣炎熱,軍馬不服水土,戰之不利,現大軍退居桂州暫歇,別候聖旨。”
官家便垂問道:“該當如何處置?”
“楊畋當回京聽參論罪,餘靖軍中留用。別令一人為帥,再去征伐,乞請聖旨。”韓琦出班道。
“此寇乃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誰與寡人分憂?”
“微臣以為,欲平此賊,”龐籍出班奏道:“非樞密副使、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狄青狄漢臣莫屬!”
“諸位愛卿之見呢?”
“臣等附議!”兩院相公已經統一了意見:“非狄青不可!”
“既然如此,命狄青火速進京覲見。”——
分割——
基本第一更,基本更還有兩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