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五章 再見,康橋

像一隻開屏的孔雀,甚至還提及林子軒以往在紐約玩樂的劣跡。

林子軒不好說什麼,不過心裡有些不舒服,這位室友有點小驕傲了。

也難怪,徐至摩家世不凡,在上學的時候就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還是文壇領袖梁企超的入門弟子,有驕傲的資本,此時還不太成熟,在心愛的女人面前展示自己可以理解。

可你不該拿我做比較啊!

林子軒決定壓一壓徐至摩的傲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當面打臉。

他提議到倫敦周邊的劍橋郡遊覽,想進入劍橋大學看看。

劍橋又翻譯做康橋,城內有一條劍河,河上有許多橋樑。

牛津大學被稱為“大學中有城市”,劍橋大學則是“城市中有大學”,在劍橋城裡有眾多的劇院和美術館,充滿了濃重的文藝氣息。

深秋時節,三人在城內邊走邊聊,徐至摩依舊在高談闊論,林子軒則微笑不語。

這幾天他也看出來了,林徽茵對徐至摩的才學的確很欣賞,或者說是迷戀,這其中或許有徐至摩對她殷勤備至的因素。

這女人很聰明,喜歡男人對她獻殷勤,這或許是大多數女人都有的虛榮心。

在下午即將離開劍橋的時候,林子軒站在橋上,拿出自己早就準備好的鋼筆和稿紙,看著天邊的斜陽,一副故作深沉的模樣。

然後,他開始書寫。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沒錯,正是那首徐至摩後來寫的《再別康橋》。

有什麼用他自己的詩來打臉還過癮的事情呢,這首詩可以說是徐至摩的代表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不過從今日起就是林子軒的大作了,他還把標題改為了《再見,康橋》。

在他寫詩的時候,林徽茵和徐至摩都在旁邊看著,他們剛開始還不知道林子軒在做什麼,看了一會才發現是在現場作詩。

林徽茵低聲念著,詩歌優美的旋律在她腦海裡迴盪。

作為名門閨秀,她讀書不少,見識不凡,覺得這真是一首極為優美的詩作。

徐至摩心中頗為不解,他和林子軒住在一棟公寓內兩年時間,只知道林子軒好玩樂,卻不知道林子軒還有作詩的愛好。

而且還是這麼美妙的詩句,這不科學啊。

“多謝林小姐這幾日相伴同遊,這首詩偶感而作,就送給你留作紀念吧。”林子軒把稿子遞給了林徽茵,淡然道。

他說這話的時候表情極為淡定,心裡卻早已樂開了花。

隱忍了幾天,終於舒暢了。

林徽茵對這詩很是喜歡,文藝女青年嘛,就喜歡這種抒情的調子,還是特意送給她的,自然格外歡喜。

徐至摩則面色不豫,想著是不是夜裡也寫首詩送給林徽茵,可思來想去,卻發現很難超越這首《再見,康橋》,不由得犯難起來。

林子軒打臉成功,收拾行李,離開倫敦,去往法國,繼續遊歷。

一個月後,他從法國乘船返回國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