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他想起後世在電影圈內有關文藝片和商業片的爭論,那些拍文藝片的導演恐怕都是理想主義者。
當然這個理解有些片面,但這就是現實的情況。
參與戲劇社的都是話劇的愛好者,他們來自學校、報社、銀行等各行各業,抱著一腔熱情,想要大幹一番。
起初或許一切都很美好,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不掙錢,義務勞動的工作成為生活的負擔,就難以維持下去了。
經濟拮据造成話劇質量下降,人才流失,最終只能解散,各奔東西。
事實證明,這批人後來都跑去電影圈了,因為拍電影能賺錢。
他們終於從理想主義轉變成了現實主義。
即便不看好話劇事業的發展前景,林子軒也沒有潑冷水,而是婉拒了歐陽予仟的邀請。
他沒有時間參與話劇,不過可以讓歐陽予仟排演《雷雨》,以後有好的劇本也會提供給歐陽予仟,這才讓歐陽予仟滿意而去。
林子軒看出馮程程有朝話劇行業進軍的趨勢,並沒有阻止。
誰年輕的時候沒有點小理想呢,只要馮敬堯不反對就行了。
歐陽予仟許諾讓馮程程出演《雷雨》中魯四鳳的角色,也算是個女主角了。
不過《雷雨》中最出彩的女性角色是繁漪。
她敢愛敢恨,有自己的思想,敢於作出自己的決定,即使在成為封建婚姻的犧牲品之後,仍敢於衝破封建的綱常,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
然而這個角色的性格過於複雜,以馮程程的閱歷根本演不好。
她只要負責單純善良的一面就好了。
七月初的一天,林子軒陪著馮程程到上海滬江大學面試。
滬江大學位於黃浦江畔,校園面積頗大。
建有大小校舍三十座,各類球場十九個,游泳池一個,以及圖書館、健身房等,是一所規模巨大、裝置齊全的高等學府。
這只是走個過場,後面的關係都打通了,外國人也不是不通情理,何況馮程程的中學畢業成績不錯。
這所大學和美國的大學一樣,實行積分制,進入門檻不高,只要畢業時拿夠積分即可。
作為基督教大學,自然有教堂和鐘樓。
面試結束後,兩人在校園裡從容漫步,最後來到教堂裡,望著前方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
這裡氛圍安靜,肅穆莊重。
他們彼此相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馮程程選擇了在上海上大學,就表明了自身的態度,接下來就要看長輩的安排了。
一定是那些情詩起到了作用。
林子軒在心裡微微得意,情詩果然是對付文藝女青年的大殺器。
兩人並肩走出教堂,沒有牽手。
就這樣,馮程程成為今年滬江大學招收的四名女生之一,學習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