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三十一章 電影圈的那些事兒

不過因為他是投資人,也沒什麼人指出來。

後來還是殷明竹大膽的說了出來,還配合他反覆的練習。

林子軒意識到這是一部東方電影,不用去模仿西方演員的做法,只要做回自己就好了,東方男人的深沉含蓄,並不比西方男人差。

雖然還是無法和光彩照人的殷明竹相比,但勉強算是過關了。

林子軒決定以後再也不演電影了。

當然不是說不投資電影,這是個暴利行業,只是恐怕不會再和上海影戲公司合作了。

但杜予是個人才,可這種家族式的電影公司沒什麼發展前途,除非但杜予做出改變,否則很難做大做強。

可依照目前的情況,短期內但杜予還認識不到家族企業的侷限性。

或許他認識到了,卻不想改變。

畢竟自家人值得信任,容易合作,在公司的起步階段有很大的幫助。

可一旦公司發展起來,就會牽扯到利益糾葛,親情和利益的矛盾會毀掉一間很有前途的公司。

經歷了這次糟糕的電影拍攝,林子軒不想等著但杜予做出改變,那樣會錯失中國電影公司最佳的發展時期。

或許等到幾年後,中國的電影公司就會遍地開花,競爭激烈。

他要在中國電影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佔據領先地位。

以他來自後世的眼光,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林子軒找人瞭解了一下當下的電影行業,結合腦海裡的資料,他找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做張時川。

張時川是寧波人,六歲那年父親去世,於是就來到上海投奔舅父經潤三學生意,在經潤三經營的華洋房產公司當上一名小職員。

1913年,美國商人依什爾和薩佛到上海接辦了亞細亞影戲公司。

他們很賞識張時川,就聘請他擔任顧問並主持製片業務,這一年張時川才二十一歲。

亞細亞影戲公司是中國最早的外商投資的製片機構,曾經拍攝過短片《西太后》。

公司有資金和拍攝裝置,給了張時川接觸電影拍攝的機會。

於是,張時川組建新民公司承包了亞細亞影戲公司的編劇、導演、僱用演員等工作,完成了多部短故事片的拍攝。

新民公司還創下了同演員簽定合約的先例,對演員在具體拍攝期間的要求有非常明晰的規定,具有了專業電影公司的雛形。

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膠片來源斷絕而結束攝製工作。

亞細亞影戲公司即告歇業,新民公司也隨之解體。

1916年張時川又和朋友合夥辦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籍冤魂》搬上了銀幕。

不過因為資金鍊斷裂,導致幻仙影片公司關門歇業。

接下來的幾年,張時川離開電影行業,做過不少工作,但都沒有起色。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開業,總資本500萬元,不到半年贏利達50萬元,隨後開業的幾家也獲利頗豐。

一時間,交易所的數量以月遞增。

張時川看到股票交易所的美好前景,在富商岳父“皮貨大王”何永昌的資助下,準備開辦股票交易所,命名為“大同日夜物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等待執照發放。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