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競爭對手,張常福自然關注謀得利洋行的一舉一動,甚至在其內部安插了眼線。
於是,他知道了林子軒和謀得利洋行即將合作的訊息。
這對他來說是個糟糕的訊息。
他當初之所以拒絕林子軒,是知道其他唱片公司恐怕都不會接受林子軒的分成要求。
對於他們這些買辦而言,絕不會做出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
但事實證明,謀得利洋行可能讓步了。
這些年,百代公司發展迅速,在唱片的質量和銷量上都穩壓謀得利洋行。
因為技術原因,謀得利洋行的唱片質量不高,但勝在價格便宜,和百代公司有一拼之力。
謀得利洋行拉攏林子軒恐怕是想在唱片內容上有所突破,從而獲得發展。
想到此處,張常福坐不住了。
他要把林子軒拉攏過來,絕不能給謀得利洋行翻身的機會,否則百代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將遭受巨大的損失。
張常福在上海有深厚的人脈關係,特別是在法租界。
他知道林子軒和馮敬堯的關係,而馮敬堯和法國人關係密切,他透過法國人的關係給林子軒傳達了合作的資訊。
之所以弄的這麼複雜,是因為他要用法國人來壓一壓林子軒,讓林子軒有所收斂。
這樣在談判的時候就不會太過被動。
和上海的公共租界不同,在法租界,是由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支配。
而公共租界則是當地外國僑民的地方自治體,並不直接受任何外國領事,甚至是英國領事的支配和管理,是一個高度自治的自治體。
所以,在法租界,法國人的權利很大。
張常福的意思很明顯,我老闆是法國人,你就算不給我面子,也要給法國人面子。
這是借勢!
買辦依靠外商生存,藉助外商的勢力已經成為他們的本能。
林子軒對這種依靠外國人打壓中國人的方式很不喜歡,不過並不妨礙雙方的商業合作。
誰讓在這個年代中國本土的唱片公司還沒有發展起來呢。
林子軒沒想過和謀得利洋行合作,謀得利洋行的唱片質量差不說,名聲還不好。
他們曾經為了追求利潤,大批次的假冒戲曲名家的唱片,隨便找個人唱,就說是名家出品,因此騙了不少人。
和謀得利洋行的合作本來就是他釋放的煙霧彈。
他的確和謀得利洋行的經理談過發行唱片的事宜,也提到過分成的問題,謀得利洋行的經理猶豫不定。
林子軒藉助百代公司和謀得利洋行的競爭,給張常福施加壓力。
效果很不錯,他和百代公司再次坐到了談判桌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