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五十二章 電影行業的暴利

這首歌是後世鄧莉君演唱的《不了情》,林子軒覺得用在這裡極為合適。

觀眾還沉浸在電影的劇情裡,聽到這首低沉舒緩的曲子,更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感慨。

幕布拉開,一身旗袍的孟曉冬從後面走出來。

經歷了全國巡演,她的唱腔更為自然,颱風更加穩健,已經有了天王歌后的風範。

她這次回來是為了灌錄第二張唱片,有了兩張經典唱片打底,就算以後有其他歌星紅起來,也很難超越她的成就了。

一曲唱罷,戲院裡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部影片大大出乎觀眾的預料,他們離開的時候還在討論著電影裡的劇情。

這些人都是社會名流,一旦形成良好的口碑,《上海假日》不紅都難。

事實的確如此,第一批觀眾把觀影心得和朋友分享,有些報刊從業人員回到報館發稿子,評論這部電影,還有熱情的青年人參與其中。

一時間,似乎整個上海灘都在談論這部電影。

《上海假日》不僅講述了一個童話般的愛情故事,還是一部宣傳上海風光的影片,而且都是正能量的宣傳,沒有任何抹黑的嫌疑。

上海市政府對這部電影給予了高度評價,建議市民觀看。

報紙上從各種角度分析評價這部電影。

有為其中稍縱即逝的愛情感嘆的,有從“門當戶對”這個主題來討論當下的婚姻關係的,有從女主角的服飾來研究服裝潮流的,還有對上海各大景點做介紹的。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

其中的愛情觀更為外國人所接受,在公共租界形成了一股觀影熱潮。

夏令配克豪華影戲院每天安排三場《上海假日》的放映,但到了第三天,由於觀眾過多,他們不得不每天安排五場放映。

就算這樣電影票也是供不應求。

按照一張貴賓票兩元,普通票一元來算,第一天就賣出了一千五百元,到了第三天增加到五場後,更是賣到了三千元。

一週的時間收入就將近兩萬元。

以這種情況估算,《上海假日》最終可能會創造一個相當高的票房記錄,超過十萬銀元。

除掉分給戲院的一部分外,林子軒和但杜予每人至少能夠獲得三萬元以上,而他們拍攝的成本,加上後期打廣告做宣傳的花費,不超過八千元。

這就是在搶錢啊!

怪不得說電影是暴利行業呢。

《上海假日》的成本算是高的了,因為要搭設佈景,設計服裝,有不少大場面和需要大量的群眾演員。

一般的國產電影都是隨便找個院子拍攝,大多是二十分鐘左右的短片。

主要的花費是膠片和演員的薪酬。

更早的是拍攝戲劇。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

著名京劇老生譚鑫陪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電影,標誌著中國電影的誕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