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八十七章 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女人

其他書籍翻譯的時候只要大概意思準確,不影響閱讀就可以了,但英語詞典可是要給學生用的,不能有絲毫馬虎。

林子軒雖然想要賺錢,但這點職業道德還是有的。

在中國,世界上第一本英漢漢英對照的字典在1815年問世,作者是個叫做馬禮遜的英國傳教士,《華英詞典》主要是為了幫助西方人學習漢語、瞭解中國,也為了傳教。

第一本中國人編纂的漢英字典是1908年由喬宜齋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漢英新字典》。

19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漢英辭典》,採取按漢字筆畫多少編排的原則,打破了西方人編漢英詞典時慣常採用的西文切音排序傳統。

林子軒還想按照後世的英文教材編撰一本適合中國學生的英文讀物。

一方面如果真的能在全國的學校裡推廣開來,就能賺到不少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學生的英語教學著想。

在民國時期,學校很看重英語教育。

當然,林子軒腦海裡有不少後世的英語詞典,什麼《星火英語四級詞典》,英語四級考試題目,應試法寶等等。

之所以他腦海裡沒有英語六級的相關內容,是因為他對過英語六級壓根沒抱有希望。

只是這些所謂的詞典都是為了考試而編寫的,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背景,這個年代似乎不提倡應試教育。

為了不誤人子弟,林子軒還是放棄了自己親自動手的打算。

林子軒有不少翻譯家朋友,包括周瘦絹、周作仁等,不過這些人都比較忙,沒有時間定下心來編撰英漢詞典。

幾經週轉,在交遊廣闊的胡拾介紹下,林子軒和一個美國女人搭上了關係。

這個女人叫做賽珍珠,此時正在南京金陵大學外語系教書。

賽珍珠於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弗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來到中國,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鎮江度過。

她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然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

1900年因中國北方發生義和團運動,賽珍珠首次回到美國故鄉。

1902年重返中國鎮江,1917年5月13日,她與美國青年農學家約翰布克結婚,婚後遷居安徽宿州。

1921年下半年,賽珍珠隨丈夫布克來到南京,受聘於美國教會所辦的金陵大學。

賽珍珠熟悉中文和英文,又在大學教授英文,因為剛出生的女兒患有先天性疾病,需要錢來治病,她時常寫些稿子或者翻譯來補貼家用。

林子軒提議她編寫英文教材和英漢詞典,給予了極高的薪酬,賽珍珠答應下來。

之後,兩人便時常書信往來,討論相關事宜。

林子軒覺得自己賺了。

他來自後世,自然知道這位叫做賽珍珠的女人後來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不少小說,其中的《大地》一書讓她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大地》甫一出版,隨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大地》在當年便賣出了180萬冊,連續22個月榮登美國暢銷書榜首,並於次年一舉贏得普利策獎。

這本書描寫了中國的農民,雖然還不夠深刻,但讓美國人認識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