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院線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此時的上海,豪華的戲院大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他們可以在租界內大肆圈地,修建戲院,比如西班牙人雷瑪斯。
1908年,西班牙人雷瑪斯在上海虹口海寧路乍浦路口用鉛鐵皮搭建了虹口活動影戲院,這是上海最早的專業電影院。
到現在,他擁有包括虹口大戲院、卡德、萬國、夏令配克等眾多豪華劇院,可以說是上海電影院線的龍頭老大。
其他還有些外國人興建的劇院,大多位於繁華街區,盈利頗豐。
在租界內,林子軒不能打外國人的主意,只能把目光放到國內商人興建的戲院上來。
雖然這些戲院的地理位置不佳,院內的設施也不好,但總能放映電影,只要花錢改造一番,不會比外國人的戲院差多少。
這件事他需要和馮敬堯商量。
馮氏商行以經營大煙為主,壟斷了法租界的大煙產業,還包括數家夜總會和歌舞廳,甚至幾家小型的戲院。
林子軒勸說馮敬堯投資戲院。
不僅是自己手下的戲院,還有別人手下的戲院也收購過來,組成一個至少有幾十家戲院的聯盟,形成規模,才能和外國戲院相抗衡。
馮敬堯沒有猶豫,完全支援林子軒的提議。
一方面,林子軒和馮程程有婚約;另一方面,林子軒此時的社會地位看漲,在國內頗有聲望,特別是從美國回來之後。
最後是利益的驅使,馮敬堯也認為投資電影有利可圖。
自從國產長片《閻瑞生》和《上海假日》放映後,高漲的票房刺痛了眾多商人的眼睛。
特別是《上海假日》,在上海多家影院放映,至今還沒有下檔,這幾個月來初步估算盈利在十萬以上,這比大煙生意還要賺錢。
怪不得馮敬堯聽到林子軒的提議後立刻同意了,他覺得林子軒不愧是他未來的女婿,有好處大家一起賺。
林子軒不去問馮敬堯用什麼手段收購其他的戲院,想來不會是什麼正常的收購。
但這和他沒什麼關係,只要能把法租界,甚至是公共租界的戲院聯合到一起,明星電影公司就算在上海站穩了腳跟。
在上海,和馮敬堯一樣想著進入電影行業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數。
有人有資金,有人有門路,只要有機會,就能做出一番大事來。
張時川就在等待著機會。
他去年辦了股票交易所,沒想到碰到了年底的信交風潮,賠了不少錢,還好他夠機靈,看到形勢不對,果斷抽身而出,最後還剩下兩千塊錢本錢。
在他不知道該做什麼好的時候,有人請他合資經營文明戲新劇社“笑舞臺”,張時川任顧問和經理。
此人和他是同鄉,都是寧波鎮海縣人,叫做邵醉嗡。
張時川原本經營過民鳴社,對此可謂是駕輕就熟,不過他不看好文明戲的發展,雖然《雷雨》在上海的確火爆了一陣,可不是長久之計。
他在報紙上看到了老朋友鄭證秋的訊息,這位老友去拍電影了。
由於《上海假日》的熱映,他也萌生了重新拍電影的想法,只是苦於沒有資金。
於是,他把主意打到了邵醉嗡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