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道德經》七十七章。
“上帝就任憑他們存邪僻之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新約羅馬書》第二章。
“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裡面頌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和打仗的喊聲。毀壞的資訊連絡不絕。因為全地荒廢。我觀看地,不料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天,天也無光;我觀看大山,不料,盡都震動,小山也都搖來搖去;我觀看,不料,無人;空中的飛鳥也都躲避。我觀看,不料,肥田變為荒地。一切城邑,都被拆毀。”
——《舊約那利米書》第五章。
“弟兄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作工。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工作,就不可吃飯。”
——《新約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三章。
“弟兄們,我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是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新約哥林多前書》第一章。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約翰福音》第八章。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也必復活。”
——《約翰福音》第十一章。
......
......
“我又看見一片新天新地,回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
——《啟示錄》第二十一章。
洪慎先看到了這八段引文,倒沒有覺得林子軒亂寫。
他是戲劇界的專業人士,知道有些戲劇前面加上引文,是為了點題之用。
一般來講,引文的內容規定著劇本的整體構思和結構框架。
一方面統籌全劇,另一方面點明主題。
洪慎注意到這些引文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點明瞭世間的不公之處,而最後一句似乎暗示著一片新的天地。
這有點推翻舊時代,迎來新世界的意味。
不過你這個引文也太過誇張了,又是老子,又是上帝,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創世紀呢。
洪慎在內心裡吐槽,他有些期待林子軒寫的是什麼故事,可千萬別是神話傳說啊。
下面是人物介紹。
陳白露——在xx旅館住著的一個女人,二十三歲。
方達生──陳白露從前的“朋友”,二十五歲。
張喬治——留學生,三十一歲。
王福升——旅館的茶房。
潘月亭——xx銀行經理,五十四歲。
顧八奶奶——一個有錢的蠕婦,四十四歲。
......
......
看到這裡,洪慎放下心來,這是一出現代劇目,講述的似乎是發生在大都市裡的故事。
這種題材是中國話劇常用的題材,因為接近現實,容易被觀眾認可。
同時,他也有些失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