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

彼得遜律師小說看爽了,可林子軒和張康任這邊卻出了問題。

按照張康任的安排,林子軒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會要求到法庭上作證的權利,並且以書面形式向波士頓地方法院提出申請。

不出所料,波士頓地方法院駁回了林子軒的申請,理由就是《排華法案》。

於是,林子軒以自己的處境為例,對《排華法案》的不公正性做出了反駁,要求能夠廢除《排華法案》中的這一條款。

因為《老人與海》的版權之爭造成的影響,林子軒受到多家報紙的採訪。

這種觀點也引起了美國媒體的關注,引發了爭論。

這是林子軒和張康任商量好的,任何事情最不怕的就是爭論,如果一直都沒有人提起,永遠也不會有進步的可能。

張康任聯絡了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和自己在美國的朋友,一起呼籲讓華人能夠到法院出庭作證,這是民主國家所代表的自由和正義。

王庚作為大使館的聯絡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中國大使施肇吉。

施肇吉祖籍浙江省杭州府餘杭縣,他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

“中國積弱,受人欺凌,願以所學,為國家收回權利,雪恥圖強。”

這是施肇吉的理想宣言。

聽到王庚的彙報後,他對這次行動表示支援,並向美國政府提出交涉。

這是關係到華人在美國生存地位的事情。

在各方的努力下,以林子軒為中心,的確造成了一些聲勢,然而,他們還是低估了美國主流媒體對於華人的排斥情緒。

只有一些沒有政黨偏向的報紙才會支援林子軒,美國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發出了批評之聲,由此可見,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說實話,林子軒對這個時代華人在美國的遭遇並不太瞭解。

在後世的報道中,也只是說美國的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具華工的屍骨。

然而,從書上看到的東西永遠沒有親身經歷來的印象深刻。

他雖然在美國留學兩年,見識到了美國的種族歧視,不過這種歧視沒有加諸在他的身上,他無法感同身受。

這一次,看到美國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看到他們對華人的歧視和侮辱。

林子軒無法冷靜下來。

張康任對這種情況早已習以為常,沒有動怒,他在美國生活多年,知道這種情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但這位老者沒有放棄,仍舊為了提高華人在美國的生存權益而奔波。

林子軒原本是來美國打官司的,現在卻陷入了另一樁麻煩之中。

這種狀況對他很不利,他在和美國的主流社會相對抗,現在還只是報紙上的爭論,可一旦引起美國大人物的關注,那就麻煩了。

美國社會一向講究“政治正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