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庭審

彼得遜律師出示了一位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教授的宣告,林子軒發明的《林氏漢語拼音方案》把漢語拉丁化,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實用性。

按照這份拼音方案,那個筆名正是林子軒的漢語拼音。

季鴻明的律師對這個拼音方案表示懷疑,認為是林子軒捏造出來的,不能取信。

法官最終做出裁定,這份《林氏漢語拼音法案》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認可,不具有證明效力,除非能夠讓中國官方開具證明檔案,否則不能作為證據。

下次開庭在一個星期後,如果林子軒無法提供中國官方的證明檔案,形勢將極為不利。

這需要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幫忙,王庚拿著《林氏漢語拼音方案》去了華盛頓,找施肇吉想辦法。

彼得遜律師並不著急。

打官司就是這樣,就算沒有中國官方的證明檔案,他也有法子把案子拖下去,律師就是依靠這個賺錢的,時間拖得越久,對林子軒越有利。

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證明林子軒的寫作能力,那就是在美國出版林子軒的詩集和《亂世佳人》這部小說。

只要把林子軒著名作家的名頭打出去,讓社會輿論認可林子軒作家的頭銜,他就有把握讓法官和陪審團做出傾向於林子軒的判決。

法庭上注重證據,但場外因素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社會輿論有可能會影響到法官的判決。

在彼得遜律師的介紹下,林子軒把自己的詩集《一代人》和《亂世佳人》一半的稿子交給了佐治亞州的一家出版社出版。

之所以不在波士頓或者紐約出版,是因為《亂世佳人》是以一個美國南方人的視角在講述故事,它描寫的是美國南方社會的生活景象。

其中不免有作者自己的傾向,把奴隸主義下的南方社會描寫的如田園牧歌般美好,美化了奴隸主和奴隸的關係。

雖然書中塑造了很多形象飽滿的黑人形象,但對黑人遭受的殘酷對待所提甚少。

而且《亂世佳人》的情節正是發生在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在那裡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只是彼得遜律師說服林子軒的理由。

事實上,《亂世佳人》這種小說就算是在紐約也有出版社爭搶著出版,這部小說或者視角不同,但卻表達了美國人的普遍價值觀。

表現了一個傳統社會的崩潰瓦解,人們又如何應付這場社會鉅變的艱辛過程。

它虛寫戰爭,實寫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

就像書中最後所說的一樣。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這種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都充滿希望,不屈不撓、勇敢堅強、不輕易認輸的精神,正是美國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

彼得遜律師身為一個佐治亞州人,身為一個南方人,雖然在紐約生活多年,但骨子裡還是看不起北方人。

他覺得這部小說只能被南方的出版社出版,也只有南方人才能真正看懂這部小說。我們雖然戰敗了,但心靈決不屈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