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門就遇上精怪,孟然的心情不可謂不鬱悶。
卻也令他更加深刻的認識了這個世界。
太平盛世,朗朗乾坤?
才怪。
謝絕了老漢翻出的零碎的謝恩錢,孟然撣了撣寬大的袖擺,毫無掛惦的重新上路。
無意之舉罷了,恩德自然是談不上的,只是可惜一頭好牛……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時代的耕牛,遠比人要金貴。
於尋常人家而言,若是擁有一頭健壯的耕牛,即便是拿兩個兒子來交換也絕不願意。
這老倌遭遇精怪、失了黃牛,已經是十分不幸。
孟然若是收了這二吊錢,那才是真的有愧“道心”;也不合《太上經》之中,那些仙君人物的“濟世準則。”
“謝過道長,謝過道長……”那老倌抹了把眼淚,對著已經遠去的道人背影連連拱手作揖。
等抬起頭,卻見牛車後面的板子上,不知何時多出一粒黃豆大小的金子。
老倌眨了眨眼,忽然狡黠的笑了笑,發出與方才完全不同、反而如二八少女一般的清脆聲音:
“這人間可真有意思啊!”
……
……
孟然又搭上了一輛板車。
好在這一次沒有異樣發生,約莫半個鐘頭的路程過後,總算是順利抵達鎮子。
鎮子與村子同名,喚作“四方鎮”,方圓十幾裡範圍內,囊括著數個大大小小的村莊。
孟然給了那車伕幾枚銅錢後,便自顧走在由石板鋪就的長街之上。
迎面望去,只見兩側街鋪鱗次櫛比,來往行人如織,絡繹不絕;街頭走卒迎頭叫賣,脂粉與小食香氣縈繞鼻尖。
雖然不及幾十裡外的千秋城,卻也稱得上富足安定。
孟然上次來鎮上,還是因為張夢龍的喪事,再加上手頭拮据,故而也沒機會隨處走動。
這番再來,倒是看中了許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兒。
趁著時辰還早,孟然也就順道逛了逛。
行不多時,在一間漁具鋪前停下,目光在一排排魚竿前掃過。
青龍觀後有一片湖,湖水深幽,目不觸底……孟然一開始本以為是片死水並不多在意。
直到某次偶然間,親眼目睹一條青色的大鯉魚破開湖面,在空中撲騰兩下後重新沒入水中。
自此,他心裡便惦記上了那片湖……還有那條魚,當然,絕不是饞人家身子。
“老闆,這魚竿怎麼賣?”孟然看向一根蔥鬱如翠柳的魚竿,問道。
鋪子老闆見來人是個清秀小道,滿臉笑容的應了一聲。
可看到對方所選中的魚竿,不由“哎呀”了下,滿是歉意的對孟然道:
“小道長呀,實在不好意思,這根魚竿是其他客人定製的,這……”
“無妨。”孟然不在意的搖搖頭。
垂釣他是外行,挑選魚竿也全憑眼緣,不成也不必強求,換一個便是了,於他而言都是一樣的。
隨手挑了一根青竹魚竿,孟然留下銅板之後,便離開了鋪子。
才行了沒幾步遠,忽然聽到鋪子內響起說話聲,孟然回頭看去,卻見一男子正站在鋪子前,手裡握著的正是那根翠柳一般的魚竿。
應該便是那定製魚竿的客人了。
孟然這樣想著,目光落在那男人的背影,卻不禁皺起眉頭。
他總覺得自己曾在哪見過此人。
真是怪事。
他平日都生活在觀內,接觸的無非是那些村裡人,若說村中來了外人,他不應該會忘記才對。
許是錯覺?
孟然不再多想,直奔鎮上的木匠家去了。
四方鎮不止一個木匠,但若說手藝最好,最為出名的,當為老李木匠。
其為人熱情,也很負責,自家生意向來極好,當初師父張夢龍的棺材,還是這位幫忙打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