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巡遊的相送之下,孟然沿著千秋城街道一路朝著來時方向而去,不多時便見到了那道黑漆大門。
本以為仍需要原路返回奈何橋,不過許是受到了城隍大人的關照,孟然才剛邁出大門,便有灰頭小鬼抬著珠玉翠綠的輦車前來,請他上座。
這些小鬼生前多是蠻橫無理、欺行霸市之人,死後便被懲罰做這些下人之事,償還陽間業障。
孟然為人淡泊隨性,本是不太適應被如此“隆重”對待的,但畢竟是老城隍一番好意,再加上自己的確不願再走一遭奈何橋,因此便也欣然接受了。
孟然與日巡遊行禮作別後,便乘輦離開。
返程的光景相比來時,又別有一番景緻。
兩側灰濛晦暗的樓閣此時也被光暈勾勒出輪廓,下方青石板路面仍舊筆直延伸,阻隔在前方的霧氣則是早已散盡。
重回舊地,孟然不由自主記起,來時腦中所浮現出的那段記憶。
老城隍告訴他,此時腳下這段路叫做“望鄉路”,每個來到此處的往生之人,腦中都會浮現關於生前記憶的走馬燈。
之後前往奈何橋,喝下孟婆湯,即可以了卻此生之事,步入輪迴。
“如此看來,那便應該是我幼時與師父一起的記憶了……”
孟然目光遠眺,依稀可以看見高高矗立在遠處的樓宇瓦臺。
用了不多時,便回到了一開始那處“擺渡人”所停靠的湧江岸邊。
上輩子都沒得到過什麼特殊優待的孟然,沒想到還能在這裡還享受了一把“鬼抬車”,確實是有種說不出的奇妙之感。
雙腳甫一接觸青色紋理的石板磚面,那幾只灰頭小鬼立即對著孟然拱手作揖,顯得畢恭畢敬。
隨即有一陣青煙自地底升起,一轉眼的功夫,孟然眼前便變得空空蕩蕩的了。
這些小鬼在地府陰司所需要服刑勞役的時間各不相同,但若是有著良好表現定然是會適量減輕刑罰的;
對於它們而言,孟然能隨意進出地府城隍,甚至還特意擺駕相送,其地位定然不凡,在其面前留下幾分好印象,興許便可以提早放它們輪迴轉世。
都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如今看來倒也不盡然,可若是換個角度來看,似乎也從某方面印證了這句話。
對於這些小鬼的心思,孟然自然是沒有興趣理會,此時他回望顯得深黑幽邃的湧江水面,遠處朦朦朧朧,難以辨別來時方向。
千秋城城隍告訴他,“擺渡人”其實來自真王大墓之中,與湧江同根同源,一天之中的所有時間都在湧江兩岸不斷往返,接引前來陰間的往生之人前往地府之中。
孟然於是便也耐心的留在原地等待,不打算再亂走了。
一方面也的確是需要儘快回返了,胡員外已死的訊息,春分還尚未得知,而今與對方所處的那個“胡員外”跟腳不明,即使春分是司天監少監,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也難免要吃虧。
同時他也一直在分心留意那所謂的“聖姑姑”的動靜。
對方沿著此處最高階梯一路上行尋找真王墓,而今不知是否尋得,但以孟然與老城隍一番交談後所得出的結論來看,仍然是很難。
面前這一座座一排排好似青銅澆築的瓦閣樓臺如山巒一般層疊密佈,只是拿眼望去即可領略那極為厚重的底蘊色彩,若說此處藏著什麼絕世機緣,恐怕沒有人會不相信,但若是親身尋找,卻又極為困難。
頗有幾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總之,這一遭地府之行的確是再度重新整理了孟然對於此世的認識,發覺自己的眼界與見識仍是不足以支援自己出走外界。
與此同時,遠處水天一色霧影重重之處隱約顯現出一道身影,身材瘦高蓑衣斗笠,腳下舢板好似柳葉漂浮,赫然便是“擺渡人”。
孟然緩緩走到岸邊,此時“擺渡人”舢板恰好停泊,於是便順勢邁步站了上去,同時心下思忖著城隍所託之事。
以凡俗之軀佈置“香火神道”,雖然有著城隍大人首肯,卻也絕對沒有說起來那麼輕鬆寫意,其中關要必須親身體會,屆時諸多掣肘限制,恐怕仍要請教城隍才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