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兩人倉皇逃離,周負雲同樣感到鬆了口氣,心中滿是劫後餘生的慶幸。
方才他見兩側兵馬陣陣,有如排山之勢,本以為自己將葬身於此,心中亦是五味雜陳,卻並不感到後悔。
然而,卻見夜空之中忽地閃過一道亮芒,似有仙人執筆揮墨,一場明焰流火驟起,竟將此必死之局輕易化解!
常年行走江湖的經驗告訴他,定然是有隱世高人於此行走,不齒邪佞之輩這般猖狂,這才略微出手予以懲戒。
因為他曾經也有過這般心理。
至於救他或許只是順手為之。
周負雲負劍拱手環顧四周,朗聲道:
“鄙人周負雲,在此多謝閣下出手相助,他日若有用得上週某的地方,刀山火海,周某絕不推辭!”
說罷,周大俠頗有些遺憾的望了望二人消失不見的方向,旋即身影一閃,離開此處。
……
……
孟然循著氣象之中顯化的那一縷邪念一路尋找,並最終來尋到這處山谷。
人間氣象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正氣邪氣亦會隨著源頭變換而或濃或淡,但更多的時候則會被其它氣象所糾纏掩蓋,就如同兩團不同顏色但被纏在一起的毛線團,分得清,理不清。
若是想將位置精準的確定在某一處,所消耗的時間是絕對不會太短的。
孟然覺得就方才這種情況,即便是緒城城隍親臨,也未必有自己做得好。
倒也不是自吹自擂,以他如今對於神道修行的理解,這點驕傲還是可以有的。
不過即便如此,也險些沒有趕上,來此之時,那威風赫赫的兵馬便已經將周大俠給圍堵住了。
好在“敕令真火”早已從“火心宮”之中導引而出,並提前凝於袖中,這才得以瞬息間破解那道詭異術法。
至於那兩名倉皇而逃的歹人,則是令孟然有些感到莫名——那“撒豆成兵”之法頗為奇異,在“敕令真火”焚燒之下,竟能生生堅持數個呼吸才被化解,足可見其不凡之處了。
而且那黃老先生雖然走的倉促,但對方那一身扮相卻很容易讓他聯想起陵河村之事,再加上對方似乎也姓黃,二者之間必然是有所關聯的了。
至於那假和尚雖不修靈氣,但一口真氣威力也是不弱,近身纏鬥更是武者強項,動起手來也很是麻煩。
孟然覺得,如果那二人能齊心協力與他交手,在不秒殺對方的前提下,他還未必能佔到什麼便宜。
本來還想借此試驗近來無聊新琢磨出的幾種法術搭配,如今看來,又是無望了。
“不過,倒也並非全無收穫。”
孟然斜靠巖隙中生長的老樹緩緩坐下,隨即將手伸入袖中,從袖裡乾坤內取出一柄三尺長的古樸長劍。
此劍來自那位落水的陳公子,經過大黑魚最終落入他手,並代為“保管”,其劍身之上殘存著濃郁的血煞之氣,不將之驅散的話,倒也不妨礙使用。
但孟然仍然抬手將其盡數抹去了,沒什麼特別原因,他不太喜歡而已。
做完這些,孟然將長劍橫置於身前,同時意識逐漸下沉識海之內,四種德性靈氣氤氳逸散,“火德敕令”流轉神光,不斷的吐納著來自各處的香火之氣。
這些皆是孟然修行迄今為止的底牌,目光在其上一一掃過,並最終落在白玉般無瑕的《太上經》之上。
頁面徐徐翻開,孟然腦海之中多出一篇名為“三霄劍訣”的修行功法。
剛開始的時候孟然還是有些詫異的。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實驗,孟然可以完全確定,只有五德靈氣範圍之內的術法才會被《太上經》所收錄其中,至於那些外道邪法、妖法是不可以的。
劍法雖然也有依靠靈氣催動的,但既然是周負雲所修煉施展,那就斷然不會與靈氣產生絲毫干係了。
但很快,孟然便發現了原因所在。
“三霄劍訣”中的三霄是指——“雲霄”、“雷霄”、“雨霄”,代表的是天地自然之中豪雨將至的三道階段。
完完全全是一道水屬劍法!
上面還講,假如修煉者可以將此劍訣修煉至化境層次,甚至可以做到“一劍出而天地色變”,改變天象運轉也絕非空口之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