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林漢還是漢娜,都認為,把黃金堆倉庫裡,那只是死錢。
無論是奉天銀行那一票,還是打劫滙豐銀行的黃金,林漢和漢娜在黃金到手後,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而不是囤在倉庫裡擺著好看。
對於後進的工業化國家來說,1932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在羅斯福新政開始前的美國,已經被胡弗的不作為折騰得奄奄一息,大量的工廠破產倒閉。只要付出只有從前幾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從美國破產的工廠裡輕易地買走大批機器裝置。歷史上,也正是在這個關鍵時期,蘇聯瘋狂地在全世界購進大批機器,完成了工業化程序——當然,蘇聯付出的就是對農村農民抽血過度,引發了著名的烏克蘭大饑荒。
和蘇聯相比,德國雖然是是個工業強國,但一戰戰敗和凡爾賽條約的傷害太深,實際上到經濟危機前都沒有完全恢復過來。經濟危機的暴發更是在德國還未癒合的傷口上猛捅了一刀。
歷史上,德國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藉著大舉外債:主要是向美國借錢,使用透支“未來”的方式,才創造了接下來的幾年的經濟奇蹟,工業國力突飛猛進——當然,德國付出的代價是,1939年9月時,德國外債高達四百多億美元,而國內外匯蓄備只有可憐的兩億美元,已在破產的邊緣。
漢娜和小鬍子想在未來開戰時,能讓德國戰爭機器開動得更快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在1932年,這個美國經濟最低谷時,象蘇聯一般地過來掃貨,買機器買裝置,讓德國工業早日恢復到全盛期。
而要實行這一計劃,需要海量的金錢,林漢與漢娜先前賣鑽石掙下的那點家當,和這計劃相比顯然就不夠看了。這也是漢娜不擇一切手段打奉天銀行黃金主意的原因。在得到奉天銀行的黃金後,漢娜和小鬍子很快就將這筆黃金用得七七八八,在美國大量地購置工業裝置和引進技術。在知道了歷史之後,希特勒也明白,他要想在將來清洗整個容克階層,首先得有自己的勢力,自己的軍隊以及自己資本勢力。
經濟危機暴發至今,一方,希特勒借助漢娜給的錢,不斷地擴大沖鋒隊和黨衛軍,另一方面,薩菲羅斯教也在德國透過收購、入股或借貸的方式,大量地整合吸收那些經濟危機中破產的中小企業。
歷史上,蘇德戰爭暴發後,德**工的生產極其地悲摧,又以坦克的產量最為悲劇。1941年全年坦克的坦克也就是三千多輛,1942年四千出頭,而同一時間,他最大的敵人蘇聯在蘇德戰爭暴發後,坦克產量很快就上升到一千五百到兩千之間。
之所以坦克產差距如此巨大,這中間故意有:德國一直沒有進行總動員生產,沒有進行三班倒不間斷工作制,資源不足等諸多因素,但有一點更為重要:工業佈局不合理,工廠的分佈、生產方式依舊保持著低效落後的“作坊”式生產而不是大規模的流水線水產。
要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對德國的整個工業結構進行大手術,而這一作法,差不多等於要站在容克資本家的對立面上了,很顯然,這是目前的漢娜和希特勒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趁著經濟危機,國內大量中小企業破產的當口,低價收購,然後將這些企按照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方式重新佈局。
為此漢娜特地請來了美國的經濟學家對那些收購來的中小企業進行搬遷和整合,以基爾市為中心進行流水線佈局。經濟危機導致德國上下一遍哀啼,而基爾市由於有大筆資金投入,卻成了這場風暴中唯一的颱風眼,隨著大量工廠前期建設和搬遷,反而是德國國內經濟情況最好的地區。由於基爾能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而創造了這一就業機會的薩菲羅斯教在這裡極得人心。現在基爾市極其周邊,已成了小鬍子領導國社黨最重要的“鐵票”來源。
按漢娜和小鬍子的設想,將來他們將在這裡建成一座可以流水線大批次製造坦克的坦克城!
這是一個寵大的工業計劃,唯一的不足就是需要海量的金錢投入,奉天銀行那一票的進補,解決了這一方案前期的資金問題,但還不是太夠。在知道林漢又做了一票,從英國人身上搶走了三十五噸黃金後,漢娜毫不猶豫對林漢“伸”出了手。
大規模地工業化建設是非常燒錢,現在的漢娜極需用錢,相比之下,林漢的援共方案,受制於交通不暢和炮黨封鎖的原因,反而用錢不多。到目前為止,林漢在中國總共的投入不到一千萬美元,朝江西蘇區運送的物資總重,也不過五千餘噸。而從上海剛剛傳過來的電報,無論是宋子文控制下的南京國民政府還是何應欽控制下的南昌剿總,都越來越不能容忍弗郎西斯開設的“河蟹”船運公司往蘇區運送物資作生意的行為。弗郎西斯已經向林漢請示,是否要關掉那家風頭太盛的船運公司換別的“新號馬甲”公司上,林漢同意了他的申請。
因為援共路線受阻,未來的兩三個月裡,林漢這邊支出會更少,最大的支出,也就是應付那幾百個赴德留學生的生活費而已。
暫時處理完和喀秋莎的矛盾後,漢娜開門見山地說出了來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