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金龍背上的高人一看就知道很不好惹,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既然吃了這口帝王家的飯,那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護住皇上的安全!
小魚兒所在世界的皇帝名為朱棣,也就是傳說靖難之役的燕王,以後的永樂大帝。
他是從前一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搶過來的帝位。
當初朱允炆厲行削藩,於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建文四年正式即位。
雖然是搶過來的帝位,但他的功績不可埋沒,算是個難得的好皇帝。
即位之初,他就勵精圖治,削弱藩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他還疏通大運河,遷都。
在他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盛世”!
當然,現如今的明朝儘管強盛,卻也免不得藩王勢大,外敵環伺的局面。
此時,這位永樂大帝就坐在御書房中,批改奏章。
忽然!
一條金龍從天而降,徑直落在了御書房前。
朱棣只見一老一少兩名道士從消散的金龍背上緩緩落下。
這老道士穿著玄門道袍,仙風道骨,一身正氣,似是修道有成的高人。
那小道士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那雙眼睛卻十分活潑靈動,似是天資聰穎之輩。
兩人都不簡單!
朱棣眼神一凝,眉頭緊皺。
他知道有些江湖武人自詡武力高強,俠以武亂禁。
所以他才特意設立了東廠、六扇門等多個組織,負責處理這些所謂的武林高手。
畢竟有些武林中人實力確實不弱,萬軍叢中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比如移花宮的兩位宮主實力就極其恐怖,若不能收入朝廷,必為禍患。
沒想到他才千堤萬防,竟然還是讓人闖進了皇宮!
這兩人的實力恐怕還在那移花宮主之上,若是對他有歹心,恐怕他此刻已經死了!
朱棣深吸一口氣,倒也沒有大聲質問,反而是和和氣氣的問道:“不知兩位道長闖進皇宮,有何指教?”
那些大內高手也已經跑了過來,擋在朱棣身前,警惕的望著小魚兒兩人。
他們沒有主動出手,怕激怒了這兩個高手。
“老道魚叟,這是一直跟隨在我身邊的童子,叫丹童。”小魚兒收起往日的嬉鬧神色,正色道:“老道此次前來是希望陛下能將我們的道教立為國教,奉太始聖人為道尊,讓大明百姓唸誦太始聖人的真名。”
朱棣面色變得有些難看,冷冷道:“道長莫非是來消遣我的不成?!”
大明雖然一直以來都沒有國教之說,但道教其實隱隱是佔著國教的位置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沒有說破而已。
現在這老道來要求他將道教立為國教,這不是開玩笑嗎?
還是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作為一位帝王,他要的是平衡,儒釋道三家,成三足鼎立之勢才是最符合他預期的!
再說了,給了你們道教一個隱晦的國教地位還不夠嗎!
他已經認為眼前這老道士是來找麻煩的了!
小魚兒看到了朱棣的臉色,解釋道:“陛下誤會了,的確,目前道教在民間人士口中已經與國教無疑,但這是三清聖人的道教,而我說的是太始聖人的道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