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霸過於自律

第129章 投稿《科學》,不會虧待你學生【三

隨著大量念頭在腦海中閃過,唐亞愚已顧不上為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欣喜,全在考慮怎麼才能把徐銘給挖到物院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

以前從自己學生口中知道徐銘,只認為是那種比較勤奮的天才。

雖對其很感興趣,有心收作自己的學生。

怎奈未佔到先機,徐銘被數院和信院聯合培養,對此多少有些遺憾。

後面眼瞅著徐銘在數論界嶄露頭角,參加國際數論會議被海外媒體稱作數學新星,便不再去想這件事,生怕埋沒國內數學界以後的發展。

結果這次藉助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專案,發現徐銘非但沒有放棄物理,還在凝聚態物理領域有很深研究。

僅一個假期時間,便對控制方程完成改造。

使相場模型精準預測,磁性拓撲絕緣體材料引數。

推動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的成功。

如此驚人的表現,哪裡還忍得住不去挖人,否則就是國內物理界損失。

要知道上個研究霍爾效應的,可獲得了諾獎。

按照徐銘現在表現,只要繼續深耕凝聚態物理,將來很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畢竟諾獎可沒有明確年齡限制。

思忖至此他腦海中的想法越發堅定,待實驗室內的掌聲逐漸平息下來後,頓時便看向徐銘努力堆出慈祥笑容。

然剛要開口搭話,耳旁卻先一步傳來王其坤的聲音。

“徐銘。”

“你簡直就是物理天才。”

“真的難以想象,你創新改造的控制方程,竟讓相場模型直接預測出了準確的材料引數。”

“這起碼讓我們節省兩年時間。”

王其坤的眼神顯得非常狂熱,說這些話的時候,面對徐銘就彷彿是遇到什麼稀世珍寶。

恨不得現在就把人留下。

前腳話音落下,半秒都未停頓,又接著繼續往下講。

“說起來你比我家那小子還要小些,但他的天賦可連你百分之一都沒有。”

“對了。”

“你對未來的人生規劃有考慮嗎,比如博士畢業後?”

“我看要不乾脆來我們箐華高等研究中心,有什麼問題隨時能去向楊老請教。”

“肯定不會埋沒你的物理天賦。”

王其坤越說越亢奮,甚至還特意將楊老搬出來,屬於光明正大的再挖燕大的牆角。

而將這番話聽進耳中,唐亞愚頓時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望向自己這位老搭檔滿臉問號。想象不到一向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的箐華物理教授,會對燕大數學科學院的博士生有如此態度。

簡直比今天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還令人驚訝。

不過他同樣感覺到了危機。

他的挖人是想把徐銘從數院弄到物院,要是跑到箐華高等研究中心。

那可就虧大了。

關鍵箐華依靠楊老,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確實有優勢。

何況聽王其坤剛才這番話,都直接想把徐銘當自家孩子對待。

於是電光火石之間,他哪裡還敢遲疑,忙插進話題把話語權主導權拿回來。

“小徐是我們燕大的學生,等畢業肯定是留校,來物院擔任教授負責課題。”

“到時候還可以和你們箐華合作嘛。”

“再個說。

“楊老又不是隻指導箐華的學生,這和加入不加入箐華高等研究中心沒關係。”

“另外我記得小徐你還沒物件吧,我本家有個侄女去年剛考上燕大外語系,有機會我介紹你們年輕人認識。”

唐亞愚在說這番話的時候,還不忘向王其坤瞥了眼。

被兩位物理正教授長江學者夾在中間,徐銘則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說實話對控制方程創新改造,他只是處在科研嚴謹的態度上覺得該這麼做,所以才會去嘗試推導新方程。

原本是想讓相場模型更符合量子材料,不至於使得預測出的結果誤差太大。

最後讓專案組白白浪費時間。

結果連他自己都很意外,新的控制方程竟如此給力。

所預測出的引數,讓實驗室順利製備出,磁性拓撲絕緣體材料不說,還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直接讓這項兩大高校聯合的專案結題。

面對兩位教授的爭搶,他可不會給出明確答覆。

畢竟眼下自己背後乃是數院。

但對於唐教授要介紹侄女的事情,卻是直接開口說明詳細情況。

“謝謝唐教授為我操心,不過我已經有物件,是經管院的學生陳璐。”

“她今年跟著宋紅梅教授讀碩士研究生。”

“我們是高中同班同學。”

過年的時候,他們雙方家長都已正式吃飯,並且提到了這件事情。

雖說要等學業結束後再商量婚事,但關係已經定下。

所以倒也沒必要隱瞞什麼,直接大方講出,還省的以後有其他亂七八糟的事,他可是真擔心哪天唐亞愚教授直接把那位侄女給帶過來。

唐亞愚聞言雖略顯遺憾,卻顯然對學校教授不陌生。

略作思索接過話茬開口應聲。

“原來是宋教授的學生,那等改天你把人帶上,來我家吃頓便飯。”

“你師母的做飯手藝,可比咱們燕大食堂還強。”

“好的唐教授。”徐銘點點頭答應下來。

與此同時。

現場包括李由在內的其他人,則完全僵在原地,下巴都快掉到地上。

表情凝固在臉上。

目瞪口呆。

全都被突如其來的畫風轉變,搞得措手不及。

本來大家都在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高興,激動的紛紛鼓掌慶賀,怎麼才過去幾秒鐘的時間,就變成了活脫脫的現場搶人大戰。

兩位深度合作的教授,也是爭鋒相對,火藥味漸濃。

關鍵他們還都不覺得有問題。

畢竟在這件事上誰也不可能裝傻,因為徐銘的幫忙促使專案取得重大進展,這屬於板上釘釘的事實。

尤其最開始就加入到專案中來的成員,最為清楚製備適合的量子材料的困難性。

尤特別是材料的磁性,和摻雜濃度引數,國際上很多團隊都止步於此。

但在徐銘手中,藉助相場模型卻輕易解決。

這種超級大粗腿,別說教授們想要挖人,他們也同樣想跟著徐銘參加專案。

“可以讓兩位教授做到這種程度,恐怕也只有徐師弟才能夠做到了,天才的成長速度果然難以想象。”

李由回過神來發自內心感嘆,說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在課堂上頭回見到徐銘的畫面。

當時徐銘作為數院學生,提前學完物理力學,雖讓他感到驚喜卻也在正常範圍內。

燕大作為全國知名高等學府,以往不是沒有出現過這種天才學生。

奈何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徐銘便已成長到這種程度。

在研究數論取得成果的同時,居然還能抽的出時間學習凝聚態物理。

讓人不得不表示佩服。

旁邊其他人和徐銘的相熟程度,雖不如李由,此刻卻也把徐銘當成偶像。

面對李由的感嘆,紛紛接過話茬跟在後面附和。

“這話說的著實沒有毛病,我還從來沒有見過,有教授是這樣挖人的。”

“我的天吶,這還是我印象中的王教授嗎?”

“感覺今天發生的事,以後肯定會成為校園傳說。”

“徐師弟的物理天賦確實很強,不過他都已經被數院和信院聯合培養,真會中途轉來研究物理嗎?”

“不好說。”

……

提到徐銘以後的規劃,李由等人話語一滯,對此給不出清晰的判斷。

正常情況下,能在某個領域內深耕,且做出成績。

便稱得上是天才。

徐銘作為大家公認的,天才中的天才,同時學習理論數院和演算法程式設計,按理說已然達到了自身的極限。

畢竟每個人的時間有限。

若再去研究凝聚態物理量子力學,只怕費力不討好。

必須捨棄掉一門才行。

比如這次參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專案,剛開始作為數院的人也僅負責相場模型,本質上並不會涉及到太多關於凝聚態物理的內容。

只不過大家沒有想到,徐銘對凝聚態物理知識,掌握的如此嫻熟。

能夠靈活應用,使之完成對控制方程的改造。

但如果真讓徐銘放棄理論數學或者資訊,到時候恐怕數院方面肯定不會同意。

徐銘並沒有去關注李由等人的想法,眼看身旁兩位教授仍無停下來的意思,他也不好就這麼站在原地等待。

稍微組織下語音,果斷插嘴強行岔開話題。

“那個……唐教授王教授,接下來是不是該記錄實驗結果準備撰寫論文了?”

幾乎是他話音落下的瞬間,唐亞愚和王其坤頓時回過神來想到了什麼。

“徐銘你說的對,論文的事該和你說一下。”

其中唐亞愚率先開口,主動提及專案論文,緊接著又繼續詳細解釋。

“我們在低溫零磁場環境下,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可是屬於凝聚態物理里程碑式進展。”

“論文肯定要投稿給《科學》期刊雜誌,小徐你作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專案重要貢獻者,我決定給你論文一作的位置極其榮譽。”

徐銘把唐亞愚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心裡面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證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凝聚態物理中確實是比較重要的突破性進展。

這一成果標誌著量子反常霍爾態物質狀態的確認。

在低能耗電晶體和電子學器件,以及解決傳統晶片發熱和能量損耗等問題,都具有著潛在應用價值。

甚至推動拓撲量子計算的發展,為資訊科技革命提供新的方向。

毫無疑問是有資格發表在《科學》頂刊雜誌上。

並且會在凝聚態物理界,引起不小的熱度和狂歡。

現在卻要擱論文一作的位置上,加上他的名字,這其中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先不論所能起到的學術影響力,單燕京大學給科學自然學術頂刊的論文,發放的現金獎勵便高達百萬。

伴隨念頭停留在這裡,他連忙開口回應。

“唐教授。”

“這是不是不太合適?”

本想著自己加入專案比較晚,然話音還未落下,便聽見王其坤的聲音已經在耳旁響起。

“不用有什麼顧慮,這可是你應得的,咱們的專案只看所做出的貢獻。”

“如果不是你創新改造控制方程,今天可不會取得這種巨大的突破性進展,我想其他人也不會有異議。”

事實證明王教授的話說的一點錯沒有,下秒便聽李由等人主動發言表明態度。

“徐師弟千萬不要有顧慮,我們大家可都感激你,要不是你的話,還不知道多久才能量子觀測到反常霍爾效應。”

“李師兄講的沒錯。”

“說起來大家都還沾了徐師弟的光。”

話說到這個地步,唐亞愚直接大手一揮,把事情給拍板決定下來。

隨即實驗室內的氛圍,也再次變得融洽,李由等人更是主動向徐銘請教凝聚態物理知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