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那篇論文我看了,無論數學矩陣公式還是模型演算法都很精妙,小許說出自數院本科新生之手,我聽到都有些不敢相信呢。”
張乃同院士毫無架子,聽完徐銘的介紹後,面露笑容毫不吝嗇稱讚。
話音剛落又突然想到什麼,再次詢問句。
“今天也是由你進行報告吧?”
“是的張院士。”徐銘聞聲立刻回覆。
這時張乃同主動伸手,和徐銘握了下,開口鼓勵著。
“我很期待你等下的表現。”
說完。
便也不再耽擱時間,同身旁其餘奧組委評審會小組成員朝休息室走去。
待身影徹底消失在眾人視野中,除許崇興外,無論箐華還是燕大的專案成員,都如木頭人般神情呆滯的站在原地心裡翻起波浪。
郭昊強他們早知道張乃同院士,看過那篇發表在無線通訊匯刊的論文。
算是多少有個預期準備。
只是未料到,張乃同院士會專門過來,和徐銘交流給予表揚。
望向徐銘的眼中那叫一個羨慕。
反觀箐華方面的佟永峰等人,剛從許崇興口中得知進行報告的是個數院新生。
正暗自困惑,不知道燕大信院在打什麼主意。
結果卻告訴他們,這位燕大數院本科新生,不但參與了論文撰寫發表。
甚至得到張院士的稱讚。
這說明什麼?
很明顯對方不單單是普通學生。
果然。
能在這種專案競標的重要場合,擔任報告人員,絕對是有著別人不知道的實力。
“難怪許教授看上去渾身放鬆,原來早就成竹在胸。”
“給專案挖來了好苗子。”
佟永峰未繼續保持沉默,回過神來後主動開口,雖是和許崇興講話目光卻落在徐銘身上,表情略顯複雜像是在遺憾自家課題組成員為何出不了這種風頭。
只能眼睜睜看著許崇興顯擺。
“這不是學生爭氣嘛,不用太操心自然輕鬆。”許崇興笑容愈發燦爛接話。
隨即雙方主動分開不再交流,調整自身狀態,準備迎接最終答辯。
……
上午九點左右。
徐銘帶領燕大專案團隊,和其他人進入答辯現場。
按照奧組委評審會安排的次序,燕大是第三位上臺報告整個方案優勢,並接受奧組委評審小組提問進行答辯。
說起來徐銘還是頭次面對這種場合,倒能為之後的畢業答辯積累經驗。
就這樣。
接下來的時間,箐華和魔都微系統所,依次派主講人上臺報告。
佟永峰深知自家的方案,儘管最佳化了模型,在鋼結構的鳥巢場景內,定位精度依舊在正負三米,相比較燕大是處於劣勢之中的。
為此他把重點,放在自家低功耗電池續航長上面。
然後面的評審組提問環節,依舊被指出核心場館內定位精準度不足。
並詢問能否進一步提高精度。
針對評審組的要求,箐華方面卻給不出準確答覆。
魔都微系統所的方案,定位精度雖是最高,列舉出的佈置成本過於昂貴。
遠遠超過奧組委原定預算。
畢竟為打造數字奧運,雖有著專項資金,但花費的地點同樣非常多。
這就使得在輔助裝置上,追求使用先進技術,來減少成本經費保證效果。
而這時底下燕大所在位置,許崇興和徐銘說著。
“不用太緊張。”
“把咱們方案的優勢講出來就行,這裡面你是最熟悉瞭解的。”
身後林偉王雯麗等人,也都作出鼓勵手勢,對徐銘有著十二分的信心。
“師弟加油。”
“加油。”
“那我上去了。”徐銘點點頭聽到臺上喊聲,丟下這句話起身邁步走過去。
……
“針對奧運場館無線定位系統需求,我們燕京大學資訊與工程學部聯合數學科學院,採用wifi無線訊號加權重矩陣定位的方案。”
“憑藉全新的權重矩陣公式,可以確保三萬人同時請求導航情況下,人流量巔峰依舊保證定位不會偏移。”
“另外我們的方案更新了電池動態休眠程式,能夠節省百分之五十的運維人力。”
徐銘並沒有表現出怯場,面對一眾教授院士,按照自己節奏對方案進行報告。
其中提到的電池動態休眠,則是這段時間,專案團隊經過努力完成。
以此來縮短和箐華電池長續航優勢的差距。
在上回的首輪測試結束後,儘管燕大綜合成績排在首位佔據優勢,徐銘也迴歸數院減少去信院次數,郭昊強等人卻沒停止對系統的細節最佳化。
最亮眼的便是電池動態休眠。
能夠一定程度提高裝置續航時間的同時,減少人力運維成本。
緊接著徐銘的報告,終於來到重要的曲率補償模型。
“鳥巢的全鋼結構造成鋼構多徑效應,導致訊號發射率高達百分之六十。”
“干擾定位目標導致精度漂移。”
“相比較傳統的,增加ap密度方案,我們開發出曲率補償演算法模型。”
“使得定位精度高達1.5米。”
“下面我為大家現場演示曲率補償模型,實時顯示訊號折射路徑。”
話音落下徐銘未作耽擱,當即操作電腦,在螢幕上面現場演示起來。
待整個報告演講完畢,進入到提問答辯環節,很快便有一位奧組委評審會成員開口。
“你的權重矩陣數學理論是否經過驗證?”
“我們方案中的權重矩陣公式,出自紐約大學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期刊論文,而這篇論文正是我去年發表。”
徐銘面對提問依舊保持平靜,僅是不緊不慢拿出自己的兩篇論文。
“另外關於無線定位系統和曲率補償演算法,相關論文也已在ieee無線通訊彙刊發表。”
隨著徐銘的話音落下,臺下頓時響起一陣騷動。
作為參加此專案競標的課題團隊,自然清楚無線通訊彙刊在領域種含金量。
屬於無線通訊中的頂刊。
萬萬沒想到燕大的方案論文,能被此刊接受,如此也就不存在什麼風險。
至於箐華團隊這邊,則全員表情僵住。
腦海裡全是徐銘那幾句話。
“去年就在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發表論文,那豈不是才剛開學報到?”
“這也太變態了。”
“第二篇就是無線通訊領域頂刊嗎?”
尤其佟永峰身後的幾位博士,聞言只覺得有種挫敗感從心底深處湧上來。
原本作為箐華博士,又參與到這種重要專案,自身好歹能稱上句優秀。
可現在和人家燕大的數院新生一比,他們的成績好像也是就那麼回事兒。
競選失敗倒也不冤。
佟永峰雖沒有開口發言,目光卻盯著臺上的徐銘。
半晌暗自感慨一句。
“燕大這是來了個天才啊!”
同時遺憾這種難得的數學資訊天才,為什麼去年沒有被箐華招收進來。
當念頭停留在這裡,想著回去後要問一下招生辦。
坐在首排的奧組委評審會小組成員中,張乃同院士位於中間位置。
他全程都認真聽著徐銘的報告,時不時點著頭,臉上表情閃過滿意之色。
待有人提問之後,他終於不再保持沉默。
“用數學規律戰勝物理侷限,這才是國產技術擔當。”
當沉聲丟出這句話,下秒更是帶頭鼓掌,絲毫未掩飾對燕大方案的滿意。
而奧組委評審會小組其他成員,以及底下的人,自然緊隨其後熱烈鼓掌。
“徐師弟好樣的,太給咱們長臉了。”
“學弟帥啊。”
“奧運場館定位專案,這下肯定是咱們的。”
郭昊強和曹愷以及王雯麗等人,這時也都臉上掛著喜色要多高興就有多高興。
畢竟張乃同院士,是奧組委評審會小組組長,具有很大的選擇權和否決權。
眼下作出這樣的反應,便相當於是在釋放訊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