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權重矩陣公式,是我根據加權格拉姆矩陣不等式證明推匯出來,應約束數值應當不會超過十。”
早上。
資訊與工程學部,無線定位系統專案組。
徐銘將自己推匯出的新加權矩陣公式,在小組例會上拿出來交流。
昨天晚上他在和林偉師兄討論後,對自己的新加權矩陣公式更加有信心,於是一大早簡單吃幾個包子,便立刻來到專案組這邊分享喜悅。
專案組例會,每週都要進行兩到三次,旨在讓大家更好對接工作。
查漏補缺。
許崇興作為專案主要負責人,自然也會參加。
但今天他實在沒想到,剛過來就聽到好訊息,並且還是從徐銘口中講出。
要知道從他去數院借人,到徐銘加入小組,總共才短短几天時間。
本來想著週末讓大家稍微休息下,畢竟這段日子為最佳化定位模型都沒少熬夜。
不曾想徐銘選擇繼續研究專案痛點,關鍵還成功得到新加權矩陣公式。
許崇興此時審視著手中公式。
待聽完徐銘的話,抬起視線鄭重詢問一句。
“有把握嗎?”
“我對我的新加權矩陣公式有信心。”徐銘聞言斬釘截鐵沉聲回答。
完全沒有半分遲疑。
儘管公式尚未進行驗證,無法得到具體數值,可絕對要優於當前病態公式。
要問他哪裡的自信?
自然是那篇,被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期刊,接受的加權格拉姆矩陣不等式論文。
而幾乎是他的話音剛落下,坐在旁邊的林偉,也開口接過話茬發言。
“昨天我和徐師弟共同進行了論證,確定權重矩陣的條件數與定位誤差存在定量關係,徐師弟正是以此推匯出現在的新加權矩陣公式。”
他在講出這些內容時,心裡則頗為感慨,知道自己還是低估了徐銘的天賦。
想到自個加入專案組這些天,沒有任何進展。
反觀徐銘剛來就給出新權重矩陣公式。
對比之下覺得自愧不如。
也難怪劉新傑經常把徐銘掛嘴邊,實在太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與此同時。
坐在對面的郭昊強和王雯麗等人,聽這些話時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徐銘。
眼中不斷閃過複雜之色。
尤其王雯麗,心裡更是湧現出羞愧感。
週末自己好不容易下決心,在宿舍睡了個懶覺,本想著養足精神,等週一的時候以最佳狀態工作,結果現在告訴她還是本科生的新組員,星期天不休息硬是把新加權矩陣公式給推導了出來。
以至於突然覺得,壓力比先前還要大。
“這真是本科新生嗎?”
嘴裡暗自低喃著,依舊有些不敢相信。
雖說能被導師點名要來的人,縱使是本科新生,也肯定是有過人之處。
然眼下此種表現還是太超出預料。
就在這個時候,始終沒開口的郭昊強,略作遲疑給出自己的擔憂。
“導師。”
“關於徐師弟的權重矩陣公式,是不是再驗證下?”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距離奧組委技術委員會初選測試,差不多還剩下半個月左右時間。
若選擇採用徐銘的公式,重新構建模型實驗,基本上很難再有迴旋餘地。
如果最終結果仍存在較大誤差,勢必會被淘汰。
無緣數字奧運。
要是此公式出自林偉之手,他定然無條件信任。
奈何徐銘加入專案的時間短了些,且相對沒有太多的實操經驗。
許崇興把幾人的話悉數聽進耳中,食指有節奏的敲擊著桌子作思考狀。
其餘人皆保持安靜耐心等待。
最終過去十多秒,許崇興突然停下手上動作,挺起身子拍板做出決定。
“數學的推導是顯微鏡,能夠規避腳下的陷阱。”
“既然權重矩陣計算模組,是由徐銘和林偉負責,那我們就應該相信。”
“縱是失敗也由整個團隊承擔。”
“根據新的權重矩陣公式,儘快架構模型進行實驗。”
“好的導師。”郭昊強立刻應聲。
隨著任務重新安排下來,許崇興也不再耽擱,宣佈散會後全員進入工作狀態。
定位系統模型核心程式碼模組,是曹凱和魏大強主要負責進行架構。
因此接下來他們的工作量會比較高。
說起來徐銘倒是想參與程式設計,剛好實際檢驗下程式碼通感所帶來的效果。
但由於各自分工不同,只得被迫享受空閒。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