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了幾句,起身返回自己的東屋,放下書笈,閉目養神。
到了晌午時分,陳志接大夫回來了。
大夫姓“鄭”,在茂縣正元堂坐診,善於外傷正骨,要不是陳志捨得花錢,都難以請得他來。
錢花得多,也用得值,鄭大夫是個專業的,觀察一番後,開始上手接骨,繼而用藥。
在整個過程中,陳源痛得死去活來,拼命忍住。好在他雖然年過五旬,但身子骨頗為壯實,忍受得住。
等骨頭接好,敷上藥,便算撿回條命。
“頭三月不可妄動,每七天換一次藥,半年之後,應該無恙。”
鄭大夫洗乾淨手後,吩咐說道。
陳志連忙道謝,又請他留下用飯。
鄭大夫自是應了,等上桌後,發現有肉有魚,竟十分豐盛,不禁感到意外。
原來是陳楊氏聽了陳晉的話,置辦好些食材,用來招待。
吃食不錯,鄭大夫心情頗好,醫囑都詳細了幾分,微笑著坐上車回城去了。
陳晉叫陳志來到屋裡,又仔細詢問了一番事情的來龍去脈。
說完後,陳志忍不住問:“小郎,你要作甚?”
陳晉回答:“出了這樣的事,我總得討個說法。”
陳志忙道:“可別再去討說法了,趙家那些人霸道慣了,根本不會跟咱們講道理。你去了,萬一被打個好歹,該如何是好?”
“我自有分寸……現在家裡沒錢了吧?”
“嗯,就你今天給的,還剩幾十文。但爹爹這個樣子,下不了地,幹不了活,又要買藥換藥……”
陳晉再取出兩錠銀子:“這些你拿去,應該足夠應付一陣子了。”
陳志嚥了咽口水,內心好生納悶,感覺堂弟那陳舊的書笈是口聚寶盆,銀子一錠錠往外拿,根本拿不完。
陳晉叮囑道:“志哥兒,家裡就辛苦你了。”
“你要去哪兒?”
“進城。”
“不行。”
陳志慌忙攔住,生怕他愣頭愣腦的,真去了趙家,還回得來嗎?
“小郎,此事你務必要三思。不管如何,都得徵求一下爹爹的意見。”
說著,拉著他去北屋見陳源。
陳源問:“小郎,你進了城,又能如何呢?”
陳晉沉聲道:“我不信這天底下,就沒個說理的地方。”
陳源嘆一口氣,神態頹然:“常話說得好,‘民不與官鬥’,為何?那是因為根本鬥不過呀。此事怪我不夠謹慎,錢給得太快,又沒立下字據,即使你到衙門去告狀喊冤,無憑無證的,人家反口不認,能有什麼辦法?”
說到這,一把抓住陳晉的手:“小郎,聽大伯的,這事算了,咱家認了,忍一忍便過去。你要怨的話,就怨我,是我辦事不利,白白糟蹋了錢,害你進不去衙門。”
陳晉看著他,慢慢道:“大伯,對我而言,不能在衙門當差是小事;錢被騙了,也是小事。但他們打傷了你,卻是大事。”
聽到這話,陳源父子面面相覷,頓時有些呆了。
趁著還沒上推薦,追讀的看官不多,做了些背景設定的修改,內容部分主要在第一章,首先是時代背景,不再是亂世了,同類寫得太多,有些氾濫,也不利於後面情節的發揮展開;其次是主角的年齡設定,從弱冠改到了三十而立,神童出身,後面屢考屢敗,萎靡不振的老童生。三十不立,一事無成。
感覺這個人設更有代入看點和衝突反差性,與情節結合,也更為絲滑些。
畢竟作者本身,還有喜歡此類風格的讀者姥爺們,基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牛馬吧。
其他主要情節紋絲不動,沒有什麼影響,老讀者也可以回去再看一下,反正就十幾章開篇。
最後,多謝支援,有什麼反饋的,請多多章評,不合理的地方,作者都會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