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荀子從《禮記·禮運》篇中的感悟化為了日後儒家的三祭之禮:祭天地、祭袓先、祭聖賢。
江南文會是近些年來最純粹的儒家活動,自然也是免不了這些。
即便是狂傲如朱爾旦也沒有在此時放肆,甚至略顯期待的等待著祭祀開始。
覲天的蘇院長以東道主的身份拿到了主持三祭之禮的資格。
只是當拿著寫好的祭文站在高臺上時竟然念不出口。
若要強行開口會有莫大的恐懼降臨心中,似乎文華氣運在否定三祭之人的功德。
這.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
一個國家最大的兩件事情,一件是祭祀,一件是戰爭。
可見主持祭祀是一件多麼神聖的事情。
蘇院長內心炸裂,他失格了!
其本身資格就很勉強,現在這.這.剎那間臉色灰白彷彿即將入土。
也宣佈其覲天書院院長的身份即將終止。
江南三大的院長不能是個德行品行低下之人。
許宣在後邊也是內心一陣狂跳,應該不是自己鼓搗的吧。
不能吧,他自己心胸氣量狹小,又當著眾多士子面丟盡顏面,怎麼算也不能算我頭上。
只是其他人隱隱約約的目光代表了一切。
朱爾旦更是有些怒氣,這老東西未免也太不中用了。
最後還是白鹿山長走了出來接過這一重擔,反客為主在覲天書院家門口開始了三祭之禮。
作為江南第一書院的院長自然不是第一次主持,流程熟記於心。
甚至祭文都是現場書寫。
祭天地、祭袓先、祭聖賢。
此中意味頗深,不是簡單的祭祀,而是闡述此時儒家的思想。
敬鬼神、承大祭。質性情,形文飾。慎始終,厚民德。祖有功,宗有德。別遠近,序尊卑。
分別代表著神道設教,中和中庸,道德教化,人文傳承,倫理秩序。
經過沈院長的祭文傳達給了天地四方,儒家先聖。
伴隨著三祭之禮結束,西湖上空的文脈氣運開始瘋狂暴漲,然後隱約間凝結出了一方小印。
文會魁首當有氣運加持,這就是雛形。
甚至不只是小印,就連周邊的氣運也在慢慢凝聚成各種器物。
第一屆江南文會幾乎涉及到了所有學子以及萬民關注,僅次於科舉。
其中的因果糾纏更是讓人頭皮發麻。
許宣此時才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多麼亂來的事情。
若是出了點什麼意外.
唉~~~
三祭之禮結束,沈院長開始介紹第一屆江南文會的由來。
肯定不是崇綺白鹿被人橫掃後的不甘,而是為了在場的廣大士子提供揚名養望之路。
把底下的年輕人鼓舞的是心潮澎湃,原來我等如此重要。
接下來是介紹各方來賓,這個教授是來自哪裡,有何功績,曾任何職都一清二楚。
可見此人雖然是個內心奔放之人,但為人處事上已經臻至化境。
江南第一書院名不虛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