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霧山下只有一村,那便是曹空先前除妖的村子。
至於後世的什麼“滅法國”全然不見,想來是日後歲月才慢慢發展而成。
清風明月一路向西而行,雖山高路遠,卻在他倆腳下履如平地。
後世唐僧從五莊觀走至隱霧山用了七年的時間,可在兩道童腳下,不過是一兩年之功。
就這還是兩人玩心頗大,留戀紅塵耽誤了不少,說起來,正在這趟讓他們還學了不少方言哩。
兩道童在村子中閒逛,想要尋所謂的有緣人。
其實他們也不知何為有緣人,但兩道童向來尊崇師父鎮元大仙的本領,便也不去想,只當自己碰到的那一刻自會明悟。
而兩道童剛一進村,便受到了村子裡的人歡迎,有主動遞水的,有施以果蔬的,弄得兩道童不明所以。
“你們為何要主動給我們東西。”清風問道。
村中人回道:“我村一年前受一道長所庇,免去災難,故而村中人人敬道愛道,見兩位小道長遠道而來,故予清水瓜果。”
清風明月聞言,來了興趣:“敢問那位道人何在,我們想見上一見。”
村人道:“不知,那道長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庇護我等未有所圖,真是得道高人啊。”
清風明月謝過,又思忖那道人既能及時趕來,說不準就在附近山林而隱,便想著施展望氣之法。
若真望見附近有什麼神異之處,去一去也無妨。
別看二人樣貌甚小,那是因為兩人有赤子心,且天資不俗,故而容顏常固。
清風已有兩百餘歲,明月則已經一百來歲,道行皆不俗,三花已得其一,本領頗大,望氣尋脈不過等閒。
而後掐動法決,運氣於瞳,但見群山在其眼中發生變化,可觀其形氣。
便見群山無奇,可唯獨一山,位於西南方位,身披白雪,其上雲霧繚繞,地氣升騰如一隻豹子盤踞,竟有福地之雛形。
清風明月皆心有所感,一身靈覺被吸引而去。
明月笑道:“此山不同尋常,我們去看一看罷。”
清風附和:“的確不俗,若裡面真有道人,那這道人定然不俗。”
“何以見得。”
清風學識不俗,笑道:“說來有趣,此山位於南邊,地氣又呈現豹形,且見山中雲霧繚繞,意象非凡
若有道人隱居於此,不正對應南山隱豹之象?
說不準我們的有緣人就落於那裡哩。”
明月不由得點頭,兩道童遂向隱霧山而去,看似在走路,實則速度飛快,兩人好似兩道青影在山林中劃過,仙姿縹緲。
隱霧山佔地極大,有不少方塘積水之處,也可稱為寒潭。
如今冬季已至,滿山皆是白雪,清冷寒徹,而有一道人于山腰潭水處獨釣。
山林,大雪,雲霧,寒潭,道人獨釣。
頗有幾分獨釣寒江雪之象。
曹空悠然自得,享受這山林之樂,雖無魚上鉤,可望著這寒潭白雪,心中不由得更為寧靜。
就連尋木母,習金曜而略有煩躁的道心都寧靜下來。
果然,修道就是要一鬆一弛,這天地之景自有非凡之處,可撫人心。
‘嗯,有人。’
曹空和隱霧山日漸相通,便感山中有兩人踏入,不過卻也不驚,依舊持杆釣魚。
不多時,有碎玉一般的聲音響起,聲音雖小,他卻聽得分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