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離恨天中,有老道撫須而笑。
旁有童子問道:“老爺因何而笑。”
老君笑道:“聞一趣事見一趣人而喜。”
“哦。”童子又道:“老爺,陛下的丹元大會還有還有幾十年就到了,咱們還得煉好多丹呢。”
老君撫須的手停下,面上笑容隱匿:“別廢話,快給爐子扇火,我不喊停,你不許停。”
頭上繫著一金縷的童子頓時苦起了臉,不是說好扇火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換人了嗎?
······
三日時間匆匆而過,曹空還書天師。
張天師見曹空滿身道韻,幾乎壓之不住,笑道:“曹道友好悟性啊。”
曹空回道:“還需謝天師美意,此番觀“老子”言行,真是受益不淺,我所悟頗多,每時每刻皆有感,卻又恨不能將這些感悟一記永記。”
張天師哈哈大笑,隨竟如幼童一般眨一眨那雙神瑩內斂的眸子,道:“道友可知我正一道“老子想爾注”的來歷。”
曹空想了想道:“乃是祖天師觀老子言行而有所感,繼而付諸筆下。”
“哈哈,正是,正所謂大道永珍,萬人觀之,所感皆有不同,但卻又是道的一部分,故而留書著作,以後人觀之,以作啟發之意。”
曹空眸子忽亮,是啊,他雖非仙神人物,卻也飽讀諸多經典,既然前人聞“老子”言行,可結合自身領悟付諸筆下嗎,為何他不能呢?
須知,文字,乃道之載體!
如今他擔憂自身的一身領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磨部分,那不如他也做一著作。
效法祖天師,記載“老子”言行,為其註釋,他也作一本“老子想爾注!”
一念貫通,天地豁達,曹空面露喜悅,對張天師作禮,“多謝張天師啟發,不知可有筆墨。”
“有的有的。”
於是。
道觀中,曹空持筆而作文,腦海中回憶的是這段日子,觀“老子”言行的感悟,又有自身修道的理解。
遂於一空白書冊上,肆意書寫,這落筆於書,又和在腦子思悟不一樣,腦中所悟,如同流水,不覺有恙。
可當要寫於筆下時,便慎之又重。
於是一連七天,曹空著寫數十頁,可當第八天時,無論怎麼寫,都覺不滿意,將書頁撕了又撕,扔的滿地都是。
又不禁念起,初觀“老子”言行之時,還為“老子”說話說一半而錯愕了一下。
不由得,心中浮現四字“順其自然。”
如今他寫書七天,已然記載不少,皆是他所領悟之真諦,又何必執著一氣貫通。
要知,他不過是修行路上的一求道者,修為還淺,道行亦淺,怎可一躍而成。
於是展顏而笑,便留這不完整之書,日後再填再修吧。
張天師忽的出現於此,撿起地上的紙張,開啟而觀,起初漫不經心,隨後面色凝重,以他的道行,竟都覺不凡。
可卻被曹空視為雜物而扔。
天師頓時面色躊躇,對曹空所著之書產生了好奇。
正一道篇幅暫時結束,接下來回歸主線,有時候寫一些是在嘗試,但又發現可能會偏,請諒解,日後圍繞西遊仙俠去寫,接下來還會引入一些西遊原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