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蓬萊仙島待了十餘日,遊覽了島上風光,感悟了仙家氣象,也和諸多道門仙真打了照面,也算是點頭之交。
譬如先秦方士,真人安期生等眾,亦見了壽星仙翁座下的白鹿精。
那白鹿精乃是壽星數百年前點化成為坐騎,一心倒是向道,對道門學說推崇至極。
這些時日更是跟在曹驤後面,師兄師兄喊個不停。
曹空思索一番,和弟弟道,閒暇之餘可傳其丹醫之道,講述行醫救世之理。
曹驤懵懵懂懂,只當是哥哥擔憂他在島上寂寞,讓他找一番事來做,自是滿口應下。
一番遊覽論道之後,曹空也不欲多留,和白鶴等人辭別,準備返回隱霧山。
臨行前,將青牛的橘種給曹驤一粒,讓其栽於蓬萊仙島上。
想來這人間仙境洞天福地中所培育出的橘子,滋味應當甚妙。
待到此果成熟後,曹空正好可以取來些許,回贈青牛。
遂告別眾人和依依不捨的曹驤,駕一葉小舟,藉著一股逆風,遨遊於東洋大海之中。
只見茫茫大海,幾無方向之分。
能看見的,唯有上下深淺不一的藍,若望向遠處,幾讓人分不清海與天的交接處為何處。
又見海面上起伏不斷,蕩起層層迭迭的浪,壯闊至極。
曹空以言觀景,聽其聲,嗅其氣,以心去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實這世上萬法源頭如一,殊途同歸,天地自然,本身就是最大的寶藏,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只要才情足夠,自能從中有所悟所得。
遂藉機去修水遁之法,兩相印證,觀水之無形,心有所悟,水者,無色,無味也無形,乃萬物之源。
又覺其有萬形,遇冷成冰,遇熱成氣,順時而動。
從無形至萬形,無狀至萬狀,此種有大玄妙。
不知不覺間,已達小成之境的水遁,向前邁了一步。
一朝有悟,使得水遁在五行之中僅此於曹空所掌木遁也即風遁。
小舟吱呀吱呀的伴隨海浪同遊,曹空亦在這種波動之下,把握了水的脈絡,順其本性,又將其逆回。
正是小回風返火。
先順其理,再逆其性,如此反覆間,讓曹空對此中之道領悟更深。
於是不覺已有一月時光,曹空皆於海上而飄,遇海上百景,風吹雨打,海浪旋渦,等等不一。
也曾遇見過海上商船,那時有暴風雨起,商船有傾覆之危,於是一葉小舟劃過,風雨兩分,海浪平息。
時人引以為仙,更有甚者跪地欲拜師,可便在這跪拜之間,仙人已然不見蹤跡。
······
此番出行蓬萊仙島一月有餘,曹空終回隱霧山。
隱霧山依舊靈韻萬分,奇花瑤草馨香,紅杏碧桃豔麗,古樹蒼松,黛色參天,方塘積水,清澈如鏡,可稱神仙境。
只是曹空卻心中有悵然意,竟頗感自身形單影孤。
以往曹驤出行,曹空知其不過幾月一季,至多不過一年,可如今此去蓬萊,卻不知再見還要多久。
離別之時無太多感受,可如今回到山中,見這熟悉的一草一木,心中升起點點離別意。
不多時,曹空曬然一笑,總歸是曹驤的造化,有益無害。
不過話雖如此,可在修行之餘,仍會忍不住向東眺望。
漸漸的,壓下心中悵然,再步修行正軌,打坐吐納,存精,存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悟道修神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