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1個星期,馬荷花就維持不住好兒媳的人設了。
畢竟本就不是個好兒媳。
好好照顧了賈張氏幾天也是出於愧疚。但也被消磨了。
所以,馬荷花也就不來96號院照顧賈張氏了。
好在賈張氏養了幾天,也勉強能自己照顧好自己了。
但賈張氏卻還很生氣,口中就罵著她兒媳。
不少街坊鄰里是面面相覷。
對馬荷花的評價看來還是高了點。馬荷花她有孝心,但不多。
不過,和賈東旭對比,馬荷花也就孝順多了。
且不說賈張氏這邊,95號院外,老易的堂弟易中江帶著老婆孩子來了。易中江搬走之後,偶爾也會帶老婆孩子來看老易。
說起來,易中江心裡還是挺感激老易的,要不是老易,他估計就在農村餓死了,也不會有今天。
至於過繼個兒子給老易,是不太可能了,他媳婦肚子不爭氣,就生了2個女兒,沒能生出兒子,而在生第二個女兒時還傷了身子,好像不能生了。
至於欠老易的錢,易中江倒也沒賴,而是慢慢還,到現在也才還了一小部分。
這次來,易中江兩口子是想找老易借點糧的。
如今日子不好過,易中江家是斷糧了。
不過,易中江來早了,老易還沒下班回來。
這些天,老易每天都在廠里加班,下班也就比較晚。
“江子來啦,你哥還沒下班呢!”
院裡的人也都認識易中江兩口子,所以,當易中江兩口子來到院裡,也能和院裡的人聊開看易中江兩口子空著手來,大家也不覺得什麼。
易中江兩口子沒說,也沒人想到是來找老易借糧的。
過了半個小時左右,老易還沒下班回來,何保國卻是回了大院。看到老易的堂弟易中江,何保國也沒太意外。
易中江以前也在這院住過一段時間,搬出去之後雖然不經常回來,但也偶爾回來。但隨著時間,老易和易中江的關係似乎差了些。
如今,易中江是沒老易有錢,但小日子可比老易滋潤。或許老易心裡還有點嫉妒易中江呢!
至於易中江帶著老婆孩子來找老易,也許只是親戚走動。
以前易中江住在這院時,何保國和他關係也沒多鐵,隨著易中江搬走,關係更是疏遠了,現在遇上了,也就點個頭,打個招呼,頂多聊兩句。
又過了大半個小時,老易才下班回了大院。
“江子,你們兩口子怎麼來了?”看到堂弟一家,老易也有些詫異。“哥,我···”易中江有點開不了口。
“有什麼事就說,咱哥倆還見外?”老易說。
還是易中江的媳婦李美麗開口,說了家裡斷糧的事。老易也就明白了,感情易中江兩口子是來借糧的。易中江兩口子也是,還帶著孩子來。
而老易回了家就拿了10斤高粱面給易中江兩口子。畢竟老易的糧食也不多了。
10斤高粱面也不少了。
對此,易中江兩口子都是感激。
有了10斤高粱面,可是解了易中江兩口子燃眉之急了。
“哥,太謝謝你了。”易中江連忙道謝。
李美麗也很是感激。
“和你哥還見外?”老易笑了笑。
不僅老易還沒吃晚飯,易中江兩口子,還有易中江的2個女兒,也都餓著肚子。
老易也就多蒸了幾個窩頭,又煮了點粥,然後做了2個菜,一個炒雞蛋,一個炒白菜。接著,老易又拿出了半瓶酒,牛欄山二鍋頭。
對待堂弟一家,老易也算熱情了。
窩頭和粥都是粗糧,炒白菜也沒什麼,不過,還有個炒雞蛋,這就已經算奢修了。在這年代,雞蛋也被稱為葷菜。
易中江兩口子也沒想到老易又是炒雞蛋,又是拿酒出來。
“老易對他堂弟真是沒的說。”劉海中也在家吃著炒雞蛋,瞥了一眼中院,在家和老伴說二大媽認同的點頭。
何保國也注意了下,發現易中江一家找老易是借糧。
這沒什麼好奇怪。
雖說易中江有工作,但他工資也沒多高,李美麗的收入就更低了。
加上還欠了老易一大筆錢。
並且過日子還有不少開支,因此,斷糧也不奇怪。如今鬧荒嚴重,聽說定量又要減了。
城裡斷糧的也不少。
而家裡鍛鍊了,去親戚家借點,這也正常。
既然易中江一家來找老易借糧,老易或多或少也會借點。
老易也夠敞亮,不僅借糧給易中江,還留易中江一家吃飯,又整了點小酒。這也符合老易的人設。
沒辦法,老易的人設太好。
雖說2次離婚影響了老易的名聲,但老易的名聲還是很好,要不然也無法繼續當這院裡的一大爺了。
接濟了易中江一些糧食,老易估計要買點高價糧了。當然,老易他有錢,買點高價糧對老易來說不算什麼。何家,也正在吃著飯。
何保國今天帶回來的‘剩菜’還不錯,有點紅燒肉。另外,秦淮茹又炒了2個雞蛋,還整了點油炸花生米。就著花生米,何保國也整了點小酒。
酒足飯飽,何保國出去走走,就看到老易也吃好了。
易中江兩口子提著10斤高粱面,帶著2個女兒,也就走了。
對了,李美麗既然來了四合院,也看了看老太太,和老太太聊了會兒。老太太看著李美麗就有些複雜。
撮合李美麗和易中江,老太太就指望李美麗照顧她,結果,卻沒能照顧多久。李美麗跟著易中江搬走了,當然就沒辦法再照顧老太太。
說起來,老太太也不太容易,照顧她的人換了幾個?
現在是二大媽在照顧老太太,但等老易再娶個媳婦,很可能就是老易媳婦照顧老太太了。街道辦,還有街道的一些大院,都說老太太難伺候。
易中江一家走了,老易也走出家門,在院子裡走走。喝了點酒,但老易卻沒喝多。
老易這時在想著糧食的事。
如今,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糧食都是頭等大事。
拿了10斤高粱面給易中江兩口子,老易的糧食也是不多了。
而老易想的不僅是眼前,還想的遠了點。
想著想著,老易也就有了個想法。
看到何保國也在院子裡,老易打算先和何保國談談。
“老何,有個事我想和你商量商量。”老易邊說著,邊走了過來。“啥事?”何保國不無好奇。
夜色下,四合院。
何保國有點無語的看著老易。老易的小心思不少啊!
“老何啊!咱們院提倡的就是團結互助,現在光景不好,大夥日子都不太好過,要是各家的糧食集中起來,平均分配,也能共渡難關,你看怎樣?”老易說著。
聽著老易所說,何保國翻了個白眼,怕不是在想屁—吃。
你老易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麼。
團結一下?
也別說,這年代還是不少的。
如今,大家都講究集體榮譽感,也都很團結。像現在是荒年,日子都不好過。
餓肚子的可是不少。
而老易這提議也並非就不可行。
就何保國所知,南鑼鼓巷就有大院的人把糧食集中起來,平均分配,這就要不計較個人得失了。
畢竟你家糧食多,他家糧食少,集中起來平均分配肯定有人吃虧。
“老易,你這想法還是不錯的,不過,還要老太太,老劉和老閻都支援才行,另外,咱們大院也有個別的刺頭,不太好說話。”何保國說著。
不管怎麼說,現在都是提倡個團結。
在院裡要大家團結,出去了也不能說就不團結。而老易的提議也的確是團結了。
不過,何家肯定是吃虧。
畢竟何家定量多,而且何保國還是個廚子,廚子可不缺嘴。
所以,真按老易說的,何家就虧大了。
至於說讓何保國不計較,不好意思,他可沒這麼高的覺悟。不誇張的說,這年代糧食就是命。
老易想的很好,但何保國知道很難完成。家裡糧食少的肯定巴不得。
但二大爺家會同意?三大爺家會同意?賈家倒是會同意。
就是聾老太太也不太可能支援,因為這對老太太來說也不划算。雖然已經很晚了,但院裡各家還沒睡。
老易想了下,就先是去後院二大爺家。
這時,老太太也在二大爺家。
二大爺兩口子都在家。
二大媽正和老太太嘮喧,老易忽然來串門。劉海中和劉光齊也都頗為詫異的看向老易。
來了二大爺家,閒聊了幾句,老就說起了院裡各家糧食集中起來平均分配的事。
按老易的想法,院裡十幾家的糧食集中起來,然後按人數來分,成年比孩子多點,另外,每個月也留點餘糧,如此一來,院裡的餘糧也會越來越多。
雖說有些人會吃虧,吃虧是福啊!就南鑼鼓巷,已經有大院這麼搞了。“這也體現了一個團結。”老易說著。
聽了老易所說,二大爺兩口子,還有老太太,再就是劉光齊,幾個人是面面相覷。
老易也真敢想啊!
不過,老易就是在想屁吃。
真按老易說的來,老易就算有點損失,損失也不大。而老易卻能得個好名聲。
當然,也會有人恨老易吧!但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也正因此,老易才能這麼來。
然而,哪怕老易是院裡的一大爺,這麼大的事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起碼也要老太太,二大爺和三大爺都支援,才算成了大半。
現在,老易就想著說動二大爺和老太太。
“你說什麼?我聽不到。”老太太又開始裝聾了。
只要是她不愛聽的,也就裝聾。
當然,老太太也的確是有點耳背,她有時候說聽不到是真聽不到。
劉海中心中是暗罵老易,真是沒事找死。
院裡糧食集中起來?
大鍋飯?
平均分配?
老易倒是覺悟高。但劉海中可不支援。
是老易提出來,這事成了,好名聲也是老易的,劉海中跟在後面能得到多少好處?而糧食來個平均分配,劉家可是虧了。
二大媽向老伴使眼色,卻是擔心劉海中腦子一熱答應下來。
劉光齊也有點緊張,擔心他爸答應一大爺說的。
雖然劉海中沒什麼文憑,就高小,也不是太聰明,但對於老易所說的,卻不打算支援。
“老易,你說的這事我知道了,會考慮的,也會問問院裡別人的意見。”
劉海中打著馬虎眼。
直接拒絕不太好,傳出去會被人說的,而老易沒準還會扣大帽子。
所以,打打馬虎眼,拖著。
不用說也知道,院裡肯定有人支援老易,但也有反對的,反對的不好明說,但也有應對之法。
“還是一大爺你覺悟高,但這事重要,是要問問院裡別人的意見。”劉光齊說。
“他一大爺,我家老劉會上心的。”二大媽說。
老易並不傻,看出老太太,二大爺和二大媽,都是不支援。
就是之前何保國嘴上說的好聽,但想想何保國的反應,估計也不支援。不死心的老易又去了三大爺家。
“老易,還是你覺悟高啊!提出的是個團結大家的好辦法,但是,我說但是啊,還是存在幾點小問題~”三大爺和老易聊了許久,卻是越聊越偏了。
什麼?集中院裡大家的糧食來平均分配?現在有幾個小問題需要解決一下,解決這個問題又有幾個難處··
你問三大爺支不支援老易的提議?這還用說?肯定支援啊!老易覺悟高,咱三大爺的覺悟也不低。
就老易這提議,在院裡傳開的可能性不說99%,那也是接近100%了,估計還會傳到院外,三大爺公開反對,那他覺悟可就低了,格局也小了,讓街坊鄰里怎麼看他?怎麼說他?
團結是院裡一直都提倡的,有些話就不要說。
至於三大爺提出的一些問題和難處,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只不過,老易這臉色怎麼不太好?
何家,何保國兩口子都要洗洗睡了,老易才從三大爺家走出。
何家,洗過腳,何保國躺炕上,也和秦淮茹說了。
對於老易的想法,秦淮茹也是不支援。
現在,何家日子還過得去,大人孩子都能吃飽,伙食也不算太差,時不時還有肉菜,要是按老易的提議來,何家就虧大了。
如果是秦淮茹自己,為了個好名聲,她也能同意,但家裡孩子多,她當然要為孩子考慮。
不說何雨水,秦淮茹可是給何保國生了5個兒子,何建設,何發展,何愛國,何為民,還有何躍進。
秦淮茹心中也在盤算著。
老易既然提出來了,肯定不會簡單就算了,因此,秦淮茹也算計算計。
何保國根本就沒放心上,就算老易的提議要成了,他也有辦法給攪了。。
老易很是失望,他的提議雖然也得到了院裡一些人的支援,但支援的聲音還是不夠。
畢竟把院裡各家的糧食集中起來,再平均分配,且每個月還要留點餘糧,這不是小事,要大家都同情才行。
雖然沒人明著反對,但老易又不傻,知道不少人心裡反對。哪怕不好明著反對,也能有各種方法。
總之,這事談不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