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50,傻柱他爹

第41章 烈士與掃盲班

一個剎車,停下了腳踏車,何保國看著眼前這一大片居民區,這是潘家園,或者更準確來說叫潘家窯。

這次前來,他是看房子的。

聽說這邊有人打算出售房子,他正好有時間,也就過來看看,合適就買下。

至於說在這邊買下房子以後會拆遷,何保國也無所謂,反正也不會虧。

多個房子,這幾年也就可以多些糧食了。

畢竟接下來會有票證時代,購糧也就難了,之後還會鬧荒,因此,就有未雨綢繆的多囤點。

僅憑他的隨身空間可不夠存放。

畢竟他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老婆孩子。傻柱不需要他操心,但雨水卻要養吧!

而秦淮茹目前還懷著。

本著多子多福,何保國也打算讓秦淮茹給他多生幾個,三年抱倆是個小目標。

按計劃,今年至少買2間房,已經買了1間。

這次來潘家窯看,如果合適,就再買1間。

等明年手頭寬裕,再買上2間,也就差不多了。這年代房子太多了也不太好。

只見,這邊的房子都是老舊,很多都年久失修。

看著一些破房子,何保國真懷疑會不會突然塌了。當然,也有不錯的房子。

按照街道,門牌地址,也沒多久就來到了一個院子外。這是個290二進的院子。

打算賣房的是一對中年夫妻,打算去外地,也就想把房子賣掉。

“2間?”何保國皺了皺眉。

本以為是1間房,沒想到竟然是2間,而且還都不小,2間加起來接近60平方了。不過,房子卻不是太破,裝修沒什麼好說的。

地段,採光,都還不錯。

但要是一下子買下這2間房,需要的錢可不少啊!

估計少說也要500元往上。

對現在的何保國來說,這也是一大筆錢了。當然,何保國也不是說就拿不出來。

“這2間房你如果想買,480元怎麼樣?”急著要賣掉房的這對中年夫妻中的男人說。

480元算是便宜價的。

就這地段,就這房子,還是2間,賣個500多元並不過分。

“480元?”何保國一聽這個價,再看看房子,稍一考慮就決定買下。機會難得,這也算撿個便宜。

不過,這便宜也不是誰都能撿的,你首先要有錢。何保國之所以有不少錢,也原身辛苦攢下的。好在前段時間何保國還賺了一筆。

透過複製卡,他複製了不少粗棉布,大部分賣掉了,於是,手頭就寬裕了很多。

其實,以何保國現在的收入,加上傻柱每個月還把收入的大部分上交,錢並不少,要是省吃儉用,每個月肯定能存不少。

但何保國就不是個摳摳搜搜的人,平日裡花錢是大手大腳,而每個月給家裡媳婦的錢也不少

而從秦淮茹懷了孕,何保國這花錢也少了些,畢竟戒菸了。

若是500多元買下這2間房,何保國還要多考慮考慮,但480元,那也就買吧!

“行,那這房我要了。”既然想好了,何保國也就很爽快。

這對中年夫妻也是鬆了口氣。

這年代賣房的少,但買房的也少啊!

對於急著買房的這對中年夫妻來說,錯過了何保國,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有人來看房。

也是出於急著賣方的心理,所以才低價出售。

談好了之後,接下來也就是房子過戶的問題了,這就按照流程來。何保國拿錢出來,而房契地契就轉到他名下。

南鑼鼓巷那邊有2間房,聾老太太那房雖然是傻柱和雨水住著,但可不在何保國名下。

正陽門那邊,他買了1間。

如今在潘家窯這又買了2間。

不知不覺,老何他名下有5間房了。

在四九城擁有5間房子,這妥妥的款爺。只不過何保國他的錢包也縮水了。

···

由於今天又買了2間房,何保國也就覺得這個月節省一點。

本來是準備買2只烤鴨帶回家的,那就買1只吧!哦,對了,家裡的酒不多了。

煙戒了,再不喝酒,可就沒勁了。

至於空間裡的酒,暫時不想往外拿。

並且,存放在空間中的都是好酒,例如茅臺,白蘭地等。平日裡喝點牛欄山二鍋頭就可以了。

就是喝點散白也行。

一口氣買上個10瓶二鍋頭擱腳踏車上帶回家,也就夠喝個一陣了。

回家的路上,簡直就是100%的回頭率。

畢竟騎個腳踏車就很拉風了,10瓶二鍋頭往腳踏車上一擱,這想不引人關注都難。南鑼鼓巷。

街坊鄰里看到何保國買了這麼多酒,也都有點意外。

“老何,你家是有什麼喜事嗎?怎麼買這麼多酒?”一個大姐好奇的問。

“沒什麼事,就是家裡的酒沒了,我也就索性多買幾瓶,也省得隔三差五買。”

何保國隨口一說。

老街坊可都知道,他何保國愛抽菸喝酒。

因為家裡媳婦懷孕,他才戒了煙,但這酒可不能斷。而酒放的時間長了也不會壞,反而更醇。

所以,多買點放家裡也沒什麼。

當回到四合院,卻看到賈張氏在院子裡洗衣服。

何保國也沒多驚奇。

馬荷花厲害,賈張氏還想磋磨兒媳,結果兒媳卻反過來折騰她這個當婆婆的。

老易也不幫賈張氏,反而還支援馬荷花。

至於賈東旭,被馬荷花拿捏住了。

現在,賈家的家務活大部分都是賈張氏來做。

而納鞋底,賈張氏也要繼續納,只是比以往要少了。

馬荷花也不是個好吃懶做的,正好賈家有縫紉機,她就接了不少針線活。每天,馬荷花運氣好也能掙個1元或幾毛的。

可以說,賈家的縫紉機被馬荷花很好的用了起來。

在家做做針線活,馬荷花的收入怕是比廠裡學徒工都要多,但比起一級工還是差了些。

院裡不少人都誇賈張氏有個好兒媳。

賈東旭兩口子的收入加起來也是不少了,要是老易的工資也都拿出來給賈家用,妥妥的超過100元。

然而,賈張氏卻仍然不認可馬荷花是她兒媳。

再說馬荷花,掙了錢都放她自己兜裡,頂多給孩子買點吃的穿的。

至於賈家的柴米油鹽,就是老易和小賈拿出錢了。

賈張氏還想讓馬荷花每個月給她點養老錢,馬荷花表示沒聽清楚,讓賈張氏再說一遍,啥?賈張氏再說了一遍?那就再說十遍。

可以說,賈家的婆媳關係很差。。

傍晚,何保國意外的發現57號院聚集了不少人。

三大媽,老太太和二大媽等人都在,甚至還有賈家婆媳。發現自家媳婦竟然也在,這就讓何保國更好奇了。

看這樣子,肯定是57號~院發生了什麼。騎著腳踏車歸去。

“媳婦,怎麼了這是?”何保國來到秦淮—茹身旁,問道。

“田姐家···唉!”秦淮茹嘆了一口氣。

南鑼鼓巷姓田的不是太多,但也幾十個,而這57號院就有3個,但秦淮茹口中的田姐卻是隻有一個。

何保國也認識,但卻不熟。

當秦淮茹繼續說著,何保國也是清楚了。

是這院田紅霞的男人在戰場壯烈犧牲了,成了烈士。

田紅霞去年生了龍鳳胎,她男人就參軍了,都沒給孩子取名。而田紅霞的婆婆是個寡婦,也是烈士遺孀。

知道了是什麼情況,何保國也是一嘆。

戰場是殘酷的。

時代的一粒沙塵落在一戶家庭就是一座山。

但軍人保家衛國也是光榮的。

畢竟一人當兵全家光榮。

“田姐家4個烈士了。”秦淮茹說。

何保國點著頭,他也聽說過,田紅霞的男人有2個哥哥,也都是烈士。

名副其實的烈士家庭啊!

大家過來都是安慰安慰,畢竟是老街坊。

這時,有人議論著田紅霞給孩子取的名字,男孩叫援朝,女孩叫抗美。

實話的說,去年和今年出生的不少孩子都取這名,也有些幾歲的孩子改成這名。

而田紅霞的男人又是大姓,估計四九城都會有不少和田紅霞2個孩子同名同姓的。

以往,何保國也有所耳聞,但看到發生在身邊,感受又不一樣。

“老錢家是怎麼南鑼鼓巷的光榮。”賈張氏也說道。

對了,聾老太太被某些人說是滿門烈士,但實際上也就說說而已,真是這樣,不僅街道辦要經常上門慰問,還會有不少幹部登門。

但要說老太太普普通通,看著也不太像,應該還是有點東西的。

院裡開開玩笑也無傷大雅,但有些玩笑話可是不能傳到院外。

95號,三進四合院。

大家也陸陸續續的回來了。

而回到院子裡,不僅何保國兩口子談論著,別的人也在談論。

像賈家婆媳在談論,三大媽和老太太在談論,二大媽和許母在談論。雖然不是這個大院,但畢竟也是街道出了個烈士,也挺光榮的。

說起來,田紅霞家也不太容易,她婆婆在街道辦工作,工資不高,而她則是紡織廠的臨時I.

不過,街道辦往後肯定會多照顧她家。

沒多久,老易牽頭,找上二大爺和三大爺,又找了何保國,一起商量著給田紅霞家捐款。“那就開個全院大會,號召大家捐點,但也本著自願,捐多捐少都是個心意。”何保國對仨大爺說。

“就這麼辦。”老易沒意見。

二大爺和三大爺也都沒什麼意見。

一個街道的,哪怕不是一個大院,但本著對烈士家庭的敬重,捐點款表達下心意也不為過仨大爺沒撤開何保國,而是和何保國商量,這也並不奇怪。

何保國如今雖然不是這院的管事大爺,但地位可並不比三個管事大爺低。

當商量好了,就通知大家開會。

還有人不在院裡,例如許富貴,還有賈東旭。

沒多久,院裡也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各家都至少有1個人來了。大家也都知道這次院裡開大會的目的。

不用說也知道是組織大家捐款給田紅霞家。

看人來的差不多了,至於老許和小賈等幾個人沒在,但也就不等了。

“咱們南鑼鼓巷又出了個烈士,雖然不是咱們這院,但畢竟也是一個街道,多年的街坊,這次開會,是商量著大家捐點錢,當然了,捐或不捐,捐多捐少,全憑自願,咱們也不能勉強。”二大爺先是開口說。

說完,二大爺就讓一大爺和三大爺也說幾句。

對於二大爺這愛出風頭,三大爺只是笑笑,也不在意。

老易心中就對二大爺有些不滿了,但臉上卻不動聲色:“我做個表率,捐10元。”說著,老易就拿出10元放在桌子上。

“我家人多,就捐5元吧!”二大爺考慮下,說道。三大爺滿是尷尬,口中說著他家困難,捐了1元出來。

其實三大爺是想捐0.5元的,但沒好意思。

“我就和二大爺一樣吧,也捐個5元。”何保國想了想,開口道。

接著,各家就都多少捐點。

賈家婆媳沒捐。

老易和賈張氏是兩口子,既然老易捐了,還捐了10元,賈張氏還捐什麼捐?許富貴不在,竟然是許大茂捐出2元。

聾老太太也捐了1元。

院裡十幾戶,每家都捐了,而加起來也就25.7元。也算不少了。

每家捐了多少,三大爺都給記下。

老易和二大爺把錢給田紅霞家送去。

除了這院,南鑼鼓巷還有不少院的住戶也或多或少的給田紅霞家捐款了。

......

這也是田紅霞家和街坊關係處得好。賈張氏很是羨慕田紅霞家。

僅僅這院就捐了25.7元給田紅霞家,整個南鑼鼓巷有多少人捐款?一共又是多少錢?估計給田紅霞家送去的錢能超過100元吧!

沒錯,賈張氏就是眼紅。

賈東旭下班之後就去浪了下,剛回到南鑼鼓巷就看到他‘爸’和二大爺給57號院錢家送錢。

沒等回到大院,在巷子裡聽到別人談論,賈東旭也就知道錢家又出了個烈士。等回到大院,賈東旭聽說老易捐了10元,就撇了撇嘴:“臭顯擺。”

而在得知何保國捐了5元,賈東旭也沒好話,說何保國就是小氣。

何家的收入可不低,何保國和傻柱的工資加起來,再掙些外快,每個月收入可是超過100元。

而何保國和傻柱都是大廚,平日裡也不缺嘴。

以何家的條件,應該多捐點才對,就是捐個100元都不為過。

當然,賈東旭也就回了家這麼說,在院子裡可不敢說,怕傻柱削他,也怕鄰里的吐沫星子老易是整個街道捐的最多。

街道辦捐的不算,這不是個人。因為捐的多,老易又出了下風頭。

街道不少人給老易豎個大拇指,稱讚一下。也有人拿老易和王老實兩口子對比。

王老實兩口子也捐了,但只是捐了1元,遠比不上老易。

於是,老易可是得意了下兒。。

晚上,在家吃著飯,何保國也就和媳婦聊起了掃盲班的事。“掃盲班?”秦淮茹一臉問號。

“估計街道辦這幾天就該下達任務了。”何保國笑著說。

這年代的文盲還是太多了,而在何保國的記憶中,也是52年開始的掃盲運動。

快速識字法在全國推廣,各地也興起了多種識字方法,有人自做學字教具,有的在家學習,有的結合生產勞動,把田間地頭變成識字課堂,也有的學會了再去教別人。

幾次大規模掃盲運動,到了50年代末,掃除了幾千萬文盲,成績斐然。

能夠識文斷字,不說多有學問,至少也能看得懂報紙,以及各種公告宣傳等,好處還是很多的。

何保國也算訊息比較靈通,就有所耳聞。

估計南鑼鼓巷這幾天也要開展掃盲工作了。這對大家來說也是大事。

不過,和何家卻沒多大關係。

畢竟何保國,秦淮茹和傻柱都不是文盲,雨水在上學,也用不著。

至於對門的賈家,賈張氏和馬荷花這對婆媳估計是要參加街道組織的掃盲班了。這事何保國也沒在院子裡傳,就在家和媳婦聊一下。

兩口子也就聊了聊大院裡有幾個需要掃盲的。除了賈家的婆媳,也就沒多少了。

這麼看,這院裡識字的還是大部分,堪稱‘文化大院’了。在外給人做席面的傻柱這時也回了家。

“爸,你們在聊什麼呢?什麼文盲什麼的?”傻柱也沒聽到多少,卻是疑惑著。“沒什麼,就是在聊這大院裡有幾個文盲。”何保國隨口說,

“這有什麼好聊的?”傻柱卻是沒什麼興趣。吃過飯,何保國又是拉著媳婦出去走走。

主要是在家待著無聊。

要是家裡有個收音機什麼的,也就不會太無聊了。

說到收音機,國內現在也有,但都是‘洋機’,至於國產,好像要等到明年才會出現。走出家門,院子裡都黑了,而院外就更黑了。

何保國兩口子拿個手電筒。

每天吃過晚飯出來走走,再聊聊天,秦淮茹也是習慣,要是哪天吃過晚飯不出門走走,她還不太習慣。

3天的時間一晃而過。

二大爺跑去街道辦了。

卻是二大媽聽說街道辦有重要任務了,當二大爺下班回到家,二大媽和他一說,積極表現的他也就連忙跑街道辦去。

老易還沒好利索,廠裡都不讓老易去上班,而是讓老易在家多養個幾天。

至於三大爺,下班後去釣魚了。

街道辦,當二大爺來到時,就看到比往常多了不少人。

南鑼鼓巷幾乎每個大院都有管事大爺,除了防敵特,也是配合街道辦的工作。

街道辦還沒下發通知,訊息比較靈通的就跑來了,而劉海中就是其中之一。王主任也就把掃盲班的事和劉海中等人說了。

簡單來說,就是要把街道各大院的文盲組織起來,學字識字。“爭取今年讓咱們南鑼鼓巷不再有1個文盲。”王主任說著。

聽了王主任所說,劉海中立刻就表示了支援。

當回到大院,劉海中就看到何保國正在和老易下象棋。

可不是何保國主動找老易下棋的,而是老易拉著他下棋。何保國索性也沒什麼事,就和老易下下棋打發時間了。

看到劉海中從外面回了大院,何保國也沒在意。

但劉海中卻徑直走來。

“老易,老何,街道要進行掃盲工作。”走了過來,劉海中也就開口說。

劉海中心中有點得意,他不是文盲,他老伴也不是,孩子也都不需要掃盲。

但老易可就不一樣了,老易本人雖然不是文盲,當老易的媳婦(賈張氏)是文盲,而老易的兒媳(馬荷花)也是。

一大爺家2個文盲,他這個二大爺家沒文盲,說出去可不就有面子了?覺得這是個打擊老易威望的好機會,劉海中可就積極起來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