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第1章 敬告青年!(求收藏)

他的確很想為官,只是大明的這個官,並不是他想當的官,而且這也不是當官,而是成為朱家的家奴。

他的脊樑是無數革命先輩浴血奮鬥,用無盡的血肉才得以撐起的,不能為了區區權勢而折彎。

得了名利,失了身心。

就算有造福天下之心,也註定會為舊時代濁流侵襲,成為這濁流下合汙的一員。

斷脊固然能實現一步登天,飛黃騰達,高官厚祿,名利雙收,卻已然成了封建之犬,一輩子都難抬起頭。

他跟宋濂不同。

歷史上的宋濂屈服了,當宋濂那一篇《送陳庭學序中》寫出來時,宋濂的命運就已註定了。

既已頌聖,‘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內,合為一家’,哪還有固守本心的可能?

朱元璋要的是宋濂這個文臣之首成為他的家奴,要的是宋濂成為他朱元璋手中的刀兵。

而他有信仰。

他不願下跪,也不願為奴。

他挺立在當世的脊骨,揹負著太多希望,上面留存著有革命先烈的血與火,也有未來後世的殷殷期盼。

他停筆,抬起頭,望向高牆。

肅穆的高牆上,透過高窗,透進了紅色的陽光,這一抹紅,在這沉悶的考場,顯得格外的鮮豔。

他從不否認。

明朝是一個很偉大的朝代。

重塑山河,再造華夏。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太祖朱元璋於紫禁之巔,立國大明,建元洪武,更是值得歷史大書特書。

一個淮右布衣,持三尺之劍,建不世之功,彌合南北,此等功績,值得天下長久銘記。

但也不可否認,明朝制度畸形,經濟文化壓抑,重農抑商,對華夏的未來傷害很大。

明得國之正,正就正在朱元璋是布衣出身,而明壞也恰恰就壞在了這個布衣上。

朱元璋一統天下之後,依舊還是布衣的思想,只想百官為其朱家之長工,只想萬民為其朱家之奴隸。

夏之白同樣布衣出身。

只不過是一個來自後世的布衣。

同為布衣,他並不想活在當下,成為皇權制下的奴隸,也不想跪下,乞尾搖憐,成為舊時代的為惡幫兇。

他要挺直脊樑,要對得起革命先烈的付出跟厚望,成為這舊時代的一抹光,成為新時代的領航人。

他想讓當代人也站起來。

穿越一世,當有穿越者該有的傲氣,更要有後世該有的風骨,豈能趨炎附勢,為一時得利,自甘墮落?

穿越伊始。

他就明確的告訴自己。

這一世,寧為乞丐,不為家奴!

而他參加科舉,只為一件事,便是爆改大明,若是失敗,便成為這渾濁時代的一盞燈,不墜穿越者之志。

泱泱華夏,萬古江河。

如日之升,如月之恆。

他回過神,望著身前的宣紙,眼中閃過一抹豪情跟雄心鬥志。

夏之白提筆,開始落筆,回答的不是宣紙上的策問,而是自己另開的一個新話題。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自宋伊始,得失國便日漸趨於一致。”

“宋得國由小兒,失國由小兒;元馬上取天下,也馬上失天下。”

“有明一朝,源於農民起義,也必會亡於農民起義。”

“因為明不愛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