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第97章 重審天下賬目!(求訂閱)

但要有一定限度的查。

若是突然一股腦的全查,只怕出事的官員會很多。

他倒是不擔心天下出事,只是擔心會造成太多官職空缺,繼而影響到朝堂的正常執行。

若非如此,當年父皇也不會不經考察,直接徵用舉薦士人了。

朱元璋點頭。

他自然清楚這點。

他雖然對官員處理極狠。

但都是有分寸的,並不會真毫無顧慮。

不過他也清楚,花綸圖中展示的資料,都是六部等官署呈上來的資料,那會出什麼狀況?真出了狀況,也只可能是下面官員送過來的資料在弄虛作假。

朱元璋道:“咱心裡有數。”

“咱會先問清楚,再對天下賬目,進行清查。”

“父皇英明。”朱標連忙道。

不多時。

花綸一路疾走到了。

他戰戰兢兢的進到殿內,大氣不敢多喘,心中更是惴惴不安。

他已猜到陛下為何叫自己前來。

也早有了準備。

只是真要面對這位橫掃天下的帝王,終究還是有些膽怯跟惶恐。

一進到殿內,花綸就感雙腿一軟,直接跪地道:“翰林院編纂花綸叩見陛下。”

朱元璋笑著道:“不用這麼多禮,咱這次叫你過來,也沒有別的事,就是咱看了你呈上的奏疏,感覺上面那些線條很不錯,就想問問你,你是怎麼想到用這種方式來上疏的。”

“還有這東西究竟有什麼用,又能用在何處。”

“你都給咱好好說道說道。”

朱元璋語氣很平和。

但字裡行間透著一股不容置疑跟強勢。

花綸點頭,連忙道:“回陛下,臣呈上的名為‘折線圖’,顧名思義,就是將一些資料,按照一定間隔,用線條連線起來,用以更直觀的判斷資料情況。”

“臣得陛下賞識,為翰林院編纂。”

“得以涉獵不少奏疏。”

“朝廷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

“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而戶部每年稽核的,多是地方官署呈上的資料,對上跟對下的資料,是否一致。”

“橫緯豎經中,相當於只稽核了‘豎經’。”

“因而臣斗膽,將各布政司、府、縣呈上的資料,尤其是前年、去年的資料,進行了一番橫向比較,卻是發現其中不少資料,在‘豎經’方向並無問題,但在‘橫緯’方面,卻是有較大起伏。”

“臣原本並不在意,只以為是意外。”

“但在前幾日,殿下讓臣審理壽州、滁州相關財政收支賬目時,臣好奇之下,又嘗試了一下,卻是發現了不少狀況。”

“臣心中惶恐,又不敢隱瞞,故才將那份‘不合章程’的奏疏呈上。”

“請陛下治罪。”

花綸並沒順著朱元璋的話。

而是先請罪。

朱元璋擺手道:“咱沒有怪罪你的意思。”

“咱覺得你這個想法很好很妙,橫緯豎經,說的不錯。”

“咱之前就感覺朝廷查賬,有點太單薄了,也有點太簡單了,只是一直沒想明白原因,聽你這麼一解釋,咱終於想明白了。”

“咱查的太淺顯了。”

“只查了對上對下的,只要賬目合得上,就不再過問。”

“但咱卻是忽視了,地方很大程度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是說,地方的賬目不太可能出現太大的波動,只要不是發生什麼天災大害,地方歷年走勢是差不多的。”

“咱就是忽略了這一點!”

“咱問你,要是將各布政司、府、縣歷年上報資料都橫向對比一下,若是當年沒有發生天災大害,這上報的資料卻發生了較大變化,是不是就是有人在資料上弄虛作假了?”

花綸目光微凝,認真的點了點頭。

他沉聲道:“以臣目前的看法,的確如此。”

“如今海內承平,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安定,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盡然有序,一切都步入正向,不太可能在某個時段,出現較大的波動,就算是有,也不會僅限在一縣一府。”

“如果橫向資料出現問題,定是有人作假。”

“只是過去資料駁雜,審理起來並不輕鬆,因而少有人會多此一舉。”

“如果咱想重審天下賬目呢?”朱元璋突然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