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第416章 考校之心!

報紙的事很快在城中傳遍。

不過相較於絕大多數市民,只有讀書人更為關心。

在知曉這篇‘變文’後,讀書人對此是褒貶不一,有一批人對此是嗤之以鼻,而有些人則是深以為然,城中接連數日都掀起了一番討論之風。

只是並未討論出什麼結果。

反倒讓反對跟贊成的劃分出了明顯的界限。

贊成的多為年輕人,對這邊求變是極有認同感,只是認同的邊際又不相同,有的認為當在儒家經義的結構下,對天下做一些改正,而有的認為天下當來一場‘大破大立’‘破舊立新’,還有更激進的,認為當強勢的征服四夷,讓天下之土,都為大明之疆土,然後再統一行教化,再以儒家育人。

反對的多為中年有成的讀書人。

他們不喜變。

更安於現狀,對夏之白的觀點是極盡反對,認為是狂悖之言,更是禍國之言,殃民之言,這是亂語,當對夏之白論罪,這批人尤其以朝中文臣跟部份翰林學士為首。

還有很大部分御史。

因而在這份報紙問世不到兩天內,朱元璋的寬敞的書桌上,就收到了百官遞上的不下百份的彈劾奏疏,不少人直接將夏之白打為了亂臣,更有甚者,直接說夏之白是元人安插在朝廷的細作。

只不過這些彈劾書都為朱元璋壓下了。

夏之白的這篇文章,的確在士人間引起了很大轟動,讓不少讀書人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不過相較於外界的紛紛擾擾,朝堂大部分官員,其實都保持了緘默,並沒有對此發出太多聲音,尤其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文官,更是惜字如金,彷彿對外面議論的沸沸揚揚的事,絲毫不知情。

與此同時。

在簡單的碰面後,吳謙、任亨泰、解縉等人被朱標召見了。

東宮的偏殿。

朱桂、朱植等王爺已將當日在一些茶樓的聽聞見聞,一一的彙報給了朱標,不過對於朱桂他們說的訊息,朱標並沒有太多興趣,反倒是頗為恨鐵不成鋼的望著幾人。

朱桂等人低垂著頭,目光閃爍,不敢跟朱標對視。

顯然是有些心虛。

朱標冷笑道:“你們一個個還真是夠好樣的,孤看你們在宮中乏悶,又恰好冬雪融化,讓你們出宮走一走,結果你們倒好,正事沒怎麼做,煙花柳巷倒是一個沒落,還豪擲千金,怎麼,宮中這麼多宮女還不夠你們看?非要去沾這些風塵女子?”

朱桂幾人小臉漲得通紅。

但都不敢吭聲。

他們只是聽說那裡是京城最好玩的,心頭一時好奇就去了,並沒有真在那裡做什麼,至於什麼豪擲千金,完全是假的,只是被哄得飄飄然,送出了幾枚貼身玉佩。

不過這些他們自不敢開口。

見一個個不吭聲,朱標既無奈又無語。

一個個不學好,也不知是誰跑去給他們說的這些,出了城,心不在焉的,滿心思都想往秦淮河跑,就聽了幾首曲,看了幾場舞,差點把自己的身份全抖落出去了,關鍵還私下討論要讓父皇日後賞賜幾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