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神木寨的先頭部隊在種師中率領下日行近一百五到一百八十里,在出發第四日即可抵達銀谷縣,進駐神木寨。
後方的步兵和輜重部隊顯然無法做到,河東路跟河北路大不相同,河北一馬平川大平原,輜重部隊趕路的話一日六十里也不是不能辦到。但河東路山路崎嶇,尤其是越向西越是如此,何灌率眾大抵上也就一天五十里,這還是建立在糧草等輜重全是由馬車裝載的情況下。
周啟沒有隨种師中先行出發,而是跟在何灌的部隊中,何灌出身閤門司屬官可不是一般出身低微的武人將官,他是見過世面的,跟天子近侍相處那也絲毫不慌,不但禮節未失,兩人還能相談甚歡。
“何都侯,你應該也在邊疆跟党項人交過手吧!這些禿髮左衽的夷狄真的有傳言說的那般兇殘嗎?”周啟騎馬並肩和何灌走在山路上,認真發問。
何灌早年間擔任都頭時就是在麟州,只不過不是在神木寨,他豈止是跟党項人交過手,作為基層將官每年都要跟犯邊的小股大軍激戰十幾次,趕上兩國開戰時那一年不知道打多次了。
世人都說折可適跟党項人大小數十戰,可折可適那是作為地方長官,小股上百人的作戰那輪得到他們。
底層都頭押正才是大小戰都要上去的,他在邊疆六七年怎麼也得打的有一百多仗吧!大的是兩國正式開戰像神宗朝兩次伐夏,他趕上了最後一次,小的幾十人的械鬥都是有的。
“周高班有所不知,党項人是十分矛盾的族群,像西夏國主被唐室賜姓為李,一度引以為豪,國內也漢化嚴重,搞得什麼西夏文,結構還是仿我們漢字。結果呢又不甘心當附庸,非要聲稱祖上是鮮卑人,要光復祖上榮光。”何灌娓娓道來,滔滔不絕,“不知道瞎搞什麼,人家鮮卑早幾百年都易服改制,融入中國了,自個還在那頒佈什麼禿髮令,還強制所有人。另外党項貴族常常歧視漢人,自視甚高,可誰要是滿腹經綸,道德經講得不錯,馬上引為座上賓。”
何灌頓了一頓又接著倒:“你要說他們是不是很兇殘?只能說這些人缺乏教化,還有野獸習性。漢以前的羌人就認為強者生弱者死,劫掠屠殺天經地義,一股野獸習性,後來歸為王化,都已經好了很多了。如今的党項人跟那會的羌人感覺差不多吧!多勇猛說不上,有些党項人非常殘忍是真的。”
“聽說西夏國主令人翻譯了《孝經》、《爾雅》等典籍在國內通行,教化百姓,還有官制也仿我大宋,為何党項人如此敵視我們?”周啟不說博學多才,事實上在內侍省也是受過良好的教育的,讀過的典籍著實不少,這些一般都是為了天子過問時起碼能搭上話。
何灌搖頭苦笑:“這問題我著實不知怎麼回答,只能說他們彈丸小國,狼子野心。”
之後兩人在党項人的問題上沒有過多談論反而說起這次行軍為何要帶一千步兵。
周啟以為如此在路上耽擱,到了神木寨恐怕种師中已經解決問題了。
何灌道出了實情,這一千步兵本就不是為了緊急支援邊疆,後續是要留在神木寨鎮守的,這些糧草輜重也不是供給种師中帶領的兩千騎兵,而是賑濟百姓和後續神木寨的軍糧。
這點周啟還真不知道,事實上趙煦也是在昨晚做了部署之後,臨近後半夜韓縝又來覲見才有了這次何灌殿後押運輜重的事。
趙煦當即就同意了調一千步兵後續屯駐神木寨,不過他已經隱約猜到韓縝沒有完全對他說實話。
至少韓縝大略是猜到了神木寨為何不堪一擊,卻有點藏著掖著。
在太原府三千援兵出發的第四日,种師中如期抵達神木寨,這時的神木寨雖然已有臨近守軍增援進駐,還大略清理了劫掠後的亂象,可整個城寨仍然顯得破落頹喪,人心亦是如此。
神木寨守軍營指揮使姚乾早早在神木寨城下等候迎接,帶种師中等一行人進城寨後也一直在左近,不敢稍離。
种師中詢問了幾日前党項人劫掠的詳情,姚乾卻說的有些含糊不清,如他所說党項人在後半夜發起突襲,用鉤鎖攀上城寨,偷偷潛入,然後在城寨內放火引發內亂一舉破寨。
這話看似沒毛病,可本該防守嚴密的城寨為什麼党項人都攀爬進來了守軍居然一無所知,寨內起火廂軍何在?保丁何在?需要守城寨的禁軍分心,然後被一舉擊破嗎?
“你們屬於上禁軍還是中禁軍?”种師中沒有揭穿他,反而問了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
大宋的禁軍分上中下三等,禁軍等級的一般又根據身高來劃分。上等禁軍,身高標準換算到後世一般要求在一米八左右,所以數量不算很多,多是皇城禁軍。
不過邊軍中有些能征善戰的都、營也會被破格升為上等禁軍,至於原因跟名稱無關,而是涉及餉銀,上等禁軍的收入遠比中禁軍要高。
中等禁軍,身高標準約在一米七以上。待遇很一般的下等禁軍,一般身高要求在一米六五以上
如果更矮的就只能去負責勞役,專門幹活的廂軍了。當然在募兵時,應募者比較強壯,或許武藝出眾那麼身高差一指二指也會被破格錄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