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89章 汴梁盛景

春節之後,中原地區天氣轉暖,萬里無雲,一直持續到大雪消融,元宵臨近。

元宵節在大宋更喜歡被稱為上元節,它採用道家三元之說,元就是農曆十五的意思。

在上元節當晚自西漢始就形成了開燈祈福的古俗,之後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活動的繁榮,開燈祈福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尤其是大宋,某種程度上說,百姓和士人相比春節,反而更在意上元節。

在唐時法定在上元節張燈休假三日,宵禁解除,大宋更進一步,太祖皇帝下令,方今無事,宜士民之行樂,其令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兩夜燈,歡度時節增加到五天。

官府還會在御街上搭建用於放燈的棚樓,名曰:山棚。山棚之上掛著各種奇花、彩旗、布畫,布畫之上皆是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

這天已是上元佳節的下午時分,汴梁城已經做好了歡度全年最盛大節日的時刻。

宰執們包括呂大防、範純仁、王巖叟和蘇轍都在汴梁城西門列隊等候,按行程計算,就在今天官家會在種師中和王厚的護送下抵達汴梁城。

但是眼見時候不早,早被國朝無君折騰的要崩潰的呂大防不免有些焦慮。

“王相公,你作為樞密院事提供的情況準還是不準?”他看向王巖叟不耐的反問。

這些時日來,因為蘇轍和王巖叟先後倒下官家,四位宰執早不是鐵板一塊,宰相是宰相,執政官是執政官,好像跟文武一樣天然分裂了。

“呂首相若是信不過我,自回相府過節去,何苦在這等候?”王巖叟也不慣著對方,他有來自西京的實質軍情,護送官家的三千大軍確係無誤三日前離開洛陽河南府。

官家也就在洛陽行宮住了一晚,遠沒到打算在洛陽過節,節後再回汴梁城的地步。

但他就是不說。

“你……”呂大防氣急,不過他其實也沒什麼辦法,官員傳遞資訊就是沒有軍情快,加上他事前忙於各種政務,還要與諫言官鬥嘴,沒有及時讓河南府額外上呈訊息給他。地方上又不知道宰執間已經天然分裂,無論資訊還是軍情送達中樞也就覺得任務完成了。

他們哪知道這會樞密院事和首相這會在官家歸汴梁的大事上還鬥氣。

“我說大家都是一國之重臣,之前固然因政見不同,稍有間隙,眼下又是官家巡視疆域數月之久,重回汴梁城的時候。至於要鬧個笑話最終貽笑大方嗎?”範純仁站出來當和事佬,但他顯然也是稍微有些不滿王巖叟的姿態的。

“兩位相公說的是,王相公這幾日身體偶有不適,樞密院的事原本託付給了我,是我沒及時通報兩位相公。”蘇轍自然也不希望這時候大家鬧僵,於是把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聽西京那邊訊息,官家三日前已經出城,今日應該是會到汴梁城的。”

呂大防焦慮的心這才舒緩了不少。

不過,他們還是等了許久,直到臨近傍晚,大地開始震動,遠處有塵煙蕩起,通直郎王厚帶著先頭百餘人來通報,官家在後方兩三里,等會就到了。

於是,四位宰執整理官服,端正發冠,筆直立在城下等候趙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