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武安城。
隨白起入關後,扶蘇等人又在武安城逗留了幾日,與白起講述了一些關於大漢王朝的情報之後,方才繼續啟程,迴歸咸陽。
武安城西門,車隊再次聚集。
只不過這次為了儘快趕回咸陽,扶蘇只帶上了那三十萬兩黃金。
至於那五千匹戰馬和一萬副馬鞍,則是留給了白起。
扶蘇有預感,嬴政終有一日,會對東方出兵,征戰諸朝。
並且就算嬴政不出兵,等他掌權之日,哪怕是為了完成系統釋出的終極任務,他也是會向東出兵,征戰中原的。
所以,扶蘇便自作主張,留下了這些戰馬和裝備。
大秦不缺戰馬,唯獨缺少冶鐵技術,因此馬鞍和馬鐙這些裝備十分稀缺。
函谷關雖有二十萬大秦銳士,可也並非都是步兵,其中還是有一些騎兵的。
留下這些戰馬和馬鞍馬鐙,也能為白起補充一些騎兵隊伍,增強函谷關的軍隊實力,為日後東出做準備。
至於嬴政那邊,回去他自會向嬴政解釋。
“公子,若王上當真聽從你的建議,對大宋用兵,那麼你此次回朝,勢必會遭到一些朝中大臣針對。”
“公子身為我大秦長公子,大秦未來的儲君,所言所行,皆會影響公子未來繼承儲君之位,還望公子謹慎處理,小心行事!”
在城門處,白起出城相送,十分認真地交代著扶蘇。
他雖然不懂政治,可此次若嬴政真的準備聽從扶蘇的建議對大宋用兵的話,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會遭到一些朝中大臣反對的。
可嬴政性格霸道強勢,他的意志就是唯一,絕不容忍他人質疑。
那些大臣不敢反對嬴政,必然會將矛頭對準提出此事的扶蘇。
這件事情若處理不好,恐怕還真的有可能會影響扶蘇未來繼承儲君之位!
聽到白起所言,扶蘇心中一暖。
他雖為長公子,可前身之前推崇儒家,屢屢和嬴政作對,常常惹怒嬴政。
而自己的親弟弟十八公子胡亥,卻十分受嬴政寵愛。
再加上大秦儲君之位遲遲未立。
所以民間便有傳言,嬴政打算廢嫡立幼,立胡亥為大秦儲君。
而對此嬴政也從未做出過解釋。
如此便導致了朝中大臣分為兩派。
一派支援自己,一派支援胡亥。
反而像商鞅、張儀和白起、王翦這些老臣,卻從未站隊,一直保持中立。
對他們而言,嬴政才是他們效忠的物件,以後嬴政立誰為儲君,他們便支援誰。
可如今白起卻對自己的事如此上心,推心置腹地給自己出謀劃策,可見其心中還是更傾向於自己做大秦儲君的。
如此看來,自己此次出使大漢王朝,其中所做出的一些改變,還是影響了許多人的立場。
畢竟,大秦的江山是打下來的,而此時大秦內憂外患,在整個中原地區,處境也並不好。
許多人還是更傾向於大秦下一位君王,也是一個如嬴政這般霸道的。
扶蘇心裡這般想著,朝白起微微一禮,道:“扶蘇醒得,多謝武安君教誨!”
白起微微頷首,心裡卻是對扶蘇更加滿意了。
為人謙遜有禮,但該霸道的時候,卻是一步都不退讓。
其他且不說,扶蘇在大漢王朝當著漢王的面斬殺出言侮辱秦王這件事,便讓他十分滿意。
在他看來,作為大秦未來的儲君,就該有這個血性!
大漢又如何?
若非擔心朝中不穩,他早就領兵出關,讓其見識一下大秦銳士真正的實力了!
交代完扶蘇,白起轉頭,看向旁邊恭敬候立的蒙毅,笑問道:“上次出關未曾見你,你便是蒙毅吧,蒙驁的孫子?”
被白起主動搭話,蒙毅頓時受寵若驚,連忙行禮道:“正是。”
白起在大秦武將心中的地位極高,而且還是與蒙驁一個時期的名將,所有男兒都視其為神。
蒙毅自然也不例外,他雖出自武將世家,但自小便十分崇拜白起。
“你很不錯!不過要好好侍奉公子,不要讓你爺爺的威名蒙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