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不敢。”楚清秋微微低頭,卻掩不住嘴角的弧度,“只是聽聞青川書院有位柳公子,曾以春風十里不如你一句名動府城。”
齊楓差點笑出聲。
就這?後世這種土味情話他能編一籮筐!
“行了,詩會的事我自有分寸。”他擺擺手,“今天先去把那五百畝地的事解決了。”
……
馬車顛簸了近一個時辰,終於來到那片貧瘠的土地。
與半月前相比,田裡已經多了幾條新挖的溝渠,十幾個佃農正在地裡忙碌。
見齊楓到來,陳老漢連忙迎上來:“東家,您來得正好!按您說的法子,咱們已經輪作了三分之一的地,蓄水池也挖好了兩個。”
齊楓點點頭,從馬車上搬下幾個木箱:“把這些分給大家。”
陳老漢開啟一看,頓時愣住了。
箱子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農具,但樣式卻與尋常農具大不相同。
有帶刻度的量具,有特製的鏟子,還有幾把造型古怪的剪刀。
“這是……”
“改良農具。”齊楓拿起一把形似鶴嘴的鋤頭,“這個叫代耕器,挖溝起壟事半功倍。”
又指著一把帶凹槽的鏟子,“這是踏犁,深耕時能省一半力氣。”
佃農們圍攏過來,好奇地傳看著這些新奇工具。
一個年輕後生試著揮了揮代耕器,驚喜道:“東家,這玩意兒真順手!”
齊楓笑了笑,又從懷裡掏出一卷圖紙:“接下來,咱們要實行區田法。”
他展開圖紙,上面密密麻麻畫著方格和線條:“把大田劃分成小區,每區六尺見方,區間留一尺作行道。這樣既能保水保肥,又方便管理。”
陳老漢眯著眼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妙啊!這樣旱能澆,澇能排,還能輪作倒茬!”
“不止如此。”齊楓指著圖紙上的標記,“每個小區根據位置不同,種不同的作物。高處種麥,低處種稻,坡地種豆。再配合我教你們的堆肥法,不出三年,這塊地就能變成上等良田!”
佃農們聽得目瞪口呆。他們祖祖輩輩種地,何曾聽過這等精妙的法子?
“東家,您這本事是從哪兒學來的?”一個年輕佃農忍不住問。
齊楓神秘一笑:“書上看的。”
其實這些不過是後世常見的農業技術,但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顛覆性的革新。
正午時分,齊楓和佃農們坐在田埂上休息,吃著帶來的乾糧。
陳老漢端來一碗粗茶,嘆了口氣:“東家,您這些法子是好,就怕……”
“怕什麼?”齊楓接過茶碗。
“怕黑風寨那幫天殺的又來搶啊!”陳老漢咬牙切齒道。
“黑風寨?”齊楓眉頭一皺。
“是一夥土匪。”旁邊一箇中年佃農插嘴道,“盤踞在青龍山已經五六年了,專搶我們這些偏遠村子的糧食。”
齊楓心頭一動:“官府不管嗎?”
“管?”陳老漢苦笑,“前年縣太爺派兵圍剿過一次,結果連山門都沒摸著就損兵折將。後來聽說黑風寨背後有靠山,官府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靠山?”齊楓放下茶碗,“什麼樣的靠山能讓官府對土匪視而不見?”
陳老漢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聽說是府城裡的某位大人。黑風寨搶來的財物,七成都要上供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