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說到底,還是山本一木在發現自己已經沒有突然襲擊的優勢之後,就已經選擇放棄繼續進行無謂的進攻了,觀摩團被滅只是山本一木所找的藉口罷了。
不過現在距離山本一木的第二次襲擊還早,因為現在才四零年的下半年,等到山本一木襲擊陳家峪,那也是四一年的下半年了。
而此時才不過四零年的下半年,距離山本一木的再次出擊還有足足一年的時間給王根生訓練他的特種騎兵連隊呢!
只是這訓練騎兵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讓騎兵做到人馬合一,做到騎手能夠把馬指揮的服服帖帖的就比較難了。
所以王根生給這些新手騎兵們所上的第一節騎兵課程就是如何控馬了。
此時王根生牽著自己的追風站在一群手裡牽著戰馬的新手騎兵們說道:
“我知道你們都沒有騎過戰馬,但是也看過別人騎馬,看的別人只是拉一拉韁繩就能掌控馬的方向,因此就誤以為只要用力拉韁繩就能控制馬的方向。
其實,這種做法只是表象,單純的這樣做往往會讓馬感到不舒服,甚至產生抗拒。而正確的做法是,透過轉動身體來控制馬的方向。
首先,我們要明白馬的身體結構。馬的腰部是其身體中最薄弱且敏感的部位。那些經驗老道的騎手都是透過轉動身體,讓馬的身體自然彎曲,從而達到控制方向的目的。想象一下,當你們在馬背上扎馬步時,身體轉動的同時,腿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這樣馬就會感受到來自腿部的壓力,從而改變方向。
但是你們都是初學的新手,沒辦法和那些老手一樣,做到無韁繩控馬,因此韁繩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了。
韁繩是連線騎手和馬的紐帶,透過拉動韁繩可以傳達騎手的指令。但要注意,拉動韁繩並不是直接控制馬的方向,而是透過口銜來間接影響馬的行為。口銜是放在馬嘴裡的一條鐵,當騎手拉動韁繩時,口銜會接觸馬的嘴角,讓馬感到疼痛,從而聽從指令。
在使用口銜時,要注意保持手的穩定性。口銜不僅僅是為了讓馬停下來,更重要的是讓馬知道前面有一堵無法逾越的牆,從而不得不停下來。騎手需要保持手的穩定性,讓口銜在馬的行進中形成一道同步“行進的牆”,韁繩松則“牆”不擋著,韁繩緊則“牆”出現了。
最後,要記住了,口銜只是為了讓馬知道前面有一堵牆,而不是用來傷害它的武器。騎手應該讓馬尊重口銜,而不是害怕它。當然你們這些新手的手都是不穩定的,所以接下來,你們要練習扎馬步來提高自己的穩定性。”
隨著王根生的話,騎兵連的第一堂正兒八經的騎術訓練反而就是扎馬步,沒錯就是扎馬步。
這個扎馬步就是練習腿部的肌肉力量了,這也是為了騎手更好的騎馬,要知道除非馬兒在慢走,不然衝刺奔跑起來的馬的震顫可是會要了騎手的腰的。
所以馬在衝刺奔跑的時候,騎手其實是站在馬背上,而不是坐在馬背上,並且還要隨著馬兒衝刺奔跑時候的起伏來進行自身的起伏,做到和馬兒衝刺起伏的頻率一致,如此才能讓馬兒衝刺的更快。
這就好比一個騎腳踏車的人後座帶著一個不會騎腳踏車的,他的重心偏移就會和你反著來,反而就會把你帶摔倒。
當然要訓練出一個合格的騎兵,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其掌握無韁繩控馬技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