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此地,也就是水門橋距離最近的海岸已經不足四十公里。
因此已經是四百零六毫米艦炮的射程範圍了。
和轟炸機不同,轟炸機夜晚因為視野問題,根本就沒辦法進行精確轟炸,甚至是報座標都不行。
因為沒有參照物報座標也沒有多大用處。
更何況轟炸機在夜晚也不敢飛的太低,所以這樣一來就更加限制了其投彈精準度了。
與之相對應的戰列艦的大炮就不用依賴天氣和飛行員的視野了。
本來大炮攻擊超過三四公里之後,作為炮手就已經看不清被轟炸目標的情況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都是依靠火炮觀察員來透過無線電來校準火炮落點的。
所以白天和黑夜對於戰列艦上那些射程三四十公里的大口徑火炮來說根本就是無所謂的。
而裝備四百零六毫米艦炮的就是米軍海軍最大的戰列艦衣阿華級戰列艦,至於負責這次轟擊水門橋的則是衣阿華級戰列艦裡面的密蘇里跟號戰列艦。
戰列艦本質上是遠端武器,其大口徑炮彈使其具備了遠端打擊能力。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戰列艦設計的四百零六毫米五十倍口徑mark 7炮是根據《樺盛噸海軍條約》的要求開發的。
其中五十倍的含義是炮管長度為口徑的五十倍,如四百兩零六毫米口徑的炮管長度為二十點三二米。
這種火炮能夠將重達一千二百二十五公斤的穿甲炮彈射到四十二公里外,炮彈飛行到目標的時間最長可達九十秒。
而裝備這種火炮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則是直接就配備了九門四百零六毫米火炮,每三門炮一組,前面兩座炮塔和一座在船尾。炮塔上露出的部分只是炮管,炮塔本身深入到艦體的四五層甲板中。
而四百零六毫米mark 7炮的每根炮管重量達到一百零八噸,並且每根炮管可以獨立升降。
而九根炮管的重量加起來就已經接近一千噸了,就這還是在沒有計算炮塔等機械結構的重量,不過一千噸的重量對於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四萬五千噸,滿載排水量五萬五千噸的超大型戰列艦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當然這種炮的炮塔也是巨大的,直接擁有四個層級,從火藥供應層到炮口層,需要七十九人來維護。衣阿華級戰列艦可以從四百零六毫米火炮中每分鐘發射兩枚炮彈,當然這是單根炮管的射速,所以整個衣阿華級戰列艦九門炮的射速就能達到十八發每分鐘了。
而在一九四五年四月的沖繩戰役中,米嘓海軍集結了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編隊,總共有十八艘戰列艦以及二十五艘巡洋艦對島嶼進行海岸炮擊。而這種大口徑海上火炮的集中程度再也沒有被重複過。
衣阿華級戰列艦通常配備了大約一千兩百枚四百零六毫米炮彈。這些彈藥包括實彈,以及每根炮管一百三十枚戰鬥用穿甲彈或高爆彈。
除了重量高達一千二百二十六公斤的穿甲彈之外,還有一種mk13高爆彈其重量雖然只有八百六十二公斤。
但是從四百零六毫米艦炮發射時,則是能夠對地面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它爆炸時能形成直徑十五米、深度六點一米的彈坑,並摧毀半徑四百米內的樹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