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招待所。
瞥見秦遠的眼神,孫燕寧落落大方地盈盈一笑,又多瞧了馮舒雅兩眼,便收回目光,拿個勺,美美吃著一碗燕皮餛飩。
秦遠轉過頭,合上記事本,似是想到什麼,好奇問了句:
“馮同志打算何時回滬城?”
說罷,他朝儲物空間看了一眼,百來斤的藏紅花球莖,安靜地躺在裡面。
春季三四月份,是藏紅花最好的種植時節,並且秦遠查過,滬城重明島那兒,有好幾個國營農場在圍墾,地也有,種藏紅花球莖正好。
馮舒雅專業對口,秦遠便想著把她也拉進來,這事能賺外匯,出成績的。
接過記事本,馮舒雅溫潤回道:
“我這週五就該回去吧啦,那你呢?”
這週五就是明天,秦遠點點頭,說道:
“我也是這兩天回去,到時回去,估計還有事,找你們中藥材培育研究所幫忙。”
“什麼事呀?”馮舒雅眼中露出好奇之色。
秦遠朝一旁美滋滋吃餛飩的孫燕寧瞥一眼,思索片刻,沒隱瞞,回說:
“有一批藏紅花球莖,估計需要藥培所幫忙培育、種植。”
“藏紅花?”馮舒雅挑了挑眉,驚訝說道,“這東西金貴,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
西方認這個,好換外匯。
之前謝春蘭主任,費了好大勁,拜託駐東德大使館的同志,弄回來200個球莖,可惜養死了,讓我跟藥培所的其他同志,自責了好一陣。
藏紅花對氣溫、光照、土壤的要求挺高,咱們沒經驗,培育挺困難。”
200個球莖也就1斤多重,數量太少。
秦遠備的多,又有從帶英弄來的種植手冊,以及後世重明島大規模種植的成功例子。
感覺這事應該不難的。
“老人家說過,放下包袱,開動機器,藥培所那麼多行家,總能解決問題的。”秦遠笑著安慰道。
馮舒雅眼中閃過躍躍欲試之色,很有幹勁說道:
“嗯,那到時我會好好幫秦同志的。”
秦遠聽的不由一笑,見飯菜吃的差不多,又跟兩人閒聊一會兒,便出門送兩人離開。
等再度回到招待所食堂。
孫燕寧已經吃完餛飩,此時,正捧著個瓷缸,呲溜喝著高碎,見秦遠坐到身邊。
她放下瓷缸,澄澈的眼眸閃爍一下,似開著玩笑,笑吟吟道:
“阿遠挺有魅力,剛才那位女同志真漂亮,是你的紅顏知己吧。
我聽說,港島那邊可以娶小老婆,三妻四妾,應該不少男人都想的吧。
你想嗎,阿遠?”
秦遠老臉一紅,又正色說道:
“別胡說,我跟馮同志,那是純潔的革命友誼,況且我們是在談正事的。”
孫燕寧俏臉上頓時露出嚴肅之色,拿出個記事本,認真詢問說:
“你倆的談話,我聽了大概,那位馮同志說,藏紅花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你想透過種這個,幫國家換外匯?”
“對的。”秦遠點頭回道。
想著秦遠在港島的那些經歷,孫燕寧挺佩服他在賺錢方面的頭腦,又問:
“那它能賺多少外匯,比賣花生米還高?
這幾年全國農民同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花生仁幾乎全賣到J克,換了外匯,近9成還了毛熊的86億外債。
65年結清,還有不到1年半的時間,外匯壓力很大的。”
秦遠瞭解這個,事前也做過一番調研,拿出那本種植手冊,翻了翻,接著介紹道:
“帶英那邊有挺成熟的藏紅花種植經驗,一畝產量能達到1.2公斤。
而作為西方昂貴的香料、補品,它的價格高達2700美元/公斤,摺合每畝產出3200美元。”
聞言,孫燕寧眼中一陣訝然,又問出關鍵問題:
“產出那麼高,那它的投入也不低吧?”
“是的。”秦遠點了點頭,又話鋒一轉說,“這玩意嬌貴,種植繁瑣,從播種到採收,全部依賴人工,很耗人力,西方人工貴,成本自然高昂。
但我們恰恰相反,人多力量大,我們人工成本很便宜的。
嗯...在港島,我弄了些球種回來,連種植手冊都搞到了,按手冊上說的環境,我感覺滬城的重明島蠻合適。
那邊前兩年大圍墾,耕地面積幹到20多萬畝,地廣人稀,倒是挺適合推廣種植藏紅花。
應該比種花生划算的多,光種個小兩千畝,每年便有500多萬美元外匯入賬。”
每年500多萬美元的外匯,可不少了,按300美元一噸算,折算成花生米1.7萬噸。
去年滬城收了1200噸花生,抵它14年的收成。
孫燕寧拿筆認真記錄著,頓了頓,又問:
“那阿遠帶了多少種子回來?”
呃...要是百來斤種子隨身攜帶,從港島帶到滬城,還坐火車,不好解釋...沉吟片刻,秦遠回道:
“大概有2000個球莖,等真的成功種活,可以從港島那邊多弄點回來。
而且種活後,這東西的種球會分裂,多種幾期,便能自給自足。”
孫燕寧聽得兩眼一陣發亮,合上記事本,笑著說道:
“如果這東西真能種活,感覺前景真的很好呢,我馬上回去,寫份報告,把這事報告給田部長。”
她辦事利落,笑著跟秦遠告別,而後邁著輕快的步伐,匆匆返回撥查部。
報告晚上交的,第二天,這事便有了回覆。
上頭對這事頗為期待,當天便給滬城農科院發了公函。
秦遠本人也給安排了一個特別顧問頭銜,有專門的證件,敲了農業部的章,主要負責這事,權力還不小呢。
等回到滬城,跟陳國文對接,成立個專項小組。
。
事情敲定,秦遠也就沒在燕京多留,週六便坐上了趕往滬城的綠皮火車...
“滬城火車站快到了!”
早上,橘紅的太陽掛在東邊,春光明媚。
【白色情報剩餘:9】
從情報面板上收回目光,秦遠在軟臥上伸個懶腰,睡了一晚,精神頭還不錯。
回滬城時,大丫幫安排了軟臥,很貼心。
火車停下,秦遠下車,出了車站。
路旁,綠樹已然掛滿枝葉,郁郁青青,穿著深色樸素單衣的人們,不緊不慢地蹬著腳踏車,生活節奏依舊不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