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大廚準備了臊子面,豬肉豆腐臊子騰騰冒著熱氣,香味誘人。
地位最高的陳組長拿著勺,熱情舀了勺臊子給秦遠,溫和說道:
“來,我們的大功臣先吃,秦遠同志,這趟辛苦啦。
兩天前,得知兩條肥料生產線順利運回國境,連老人家都特地吃了頓紫罐煨肉慶祝。”
秦遠面露赧然,見個領導含笑地看著自己,也就沒矯情,禮貌感謝過後,便跟領導們一起美滋滋吃麵。
滋溜一口麵條,陳組長直接進入正題,詢問道:
“兩條生產線都是頂好的裝置,專家們評估過了,再用個10多年,問題不大。
先說磷肥生產線,老李,你覺得把它安置在哪裡最合適?”
李副組長拿著筷子,思索片刻,說道:
“這生產線能生產高濃度好磷肥,得配好礦石才行,目前國內磷礦開採,主要集中在滇省,一年數十萬噸產量。
可惜技術落後,只能開採露天富礦,都是些中低品礦石,那啥P₂O₅含量小於30%,這玩意是製造磷肥的主材。
剛才討論時,小秦說有種鳥糞石是製造高階磷肥的最好原料,比什麼磷礦石都好,P₂O₅含量>60%。
我問過地質學家,我們XS群島就有鳥糞石,附近縣市也會少量挖取,但利用率很低。
小秦說,XS群島原有40萬噸鳥糞石儲量,小鬼子二戰時測的資料,後來讓這群殺千刀的偷走20萬噸。
如今只剩20萬噸,只夠用幾年。”
“狗日的小鬼子!”
桌邊幾個領導一陣憤慨,往前推20年,他們指揮戰鬥,殺死的小日子可真不少。
緩和心緒,陳組長看了眼秦遠過分年輕的面孔,找到些許慰藉,說道:
“還是小秦你見多識廣,這種隱蔽的訊息都曉得。”
秦遠謙遜說道:
“在港島,看港|英發表過報道,說他們在太平洋殖民的僅有一個鎮子大的瑙嚕小島,有超過1億噸鳥糞石儲量,去年光靠賣這個賺了1億美元。
我對這感興趣,就仔細查了相關資料。”
幾個領導聽得一陣羨慕。
“乖乖,1億噸,要是給我們,得夠我們用多少年的,多產多少糧食啊。”
“賣鳥糞賺1億美元,快趕上我們去年外匯了。”
“國家磷肥還得靠進口,我們如今自己也能生產高品質磷肥啦,一斤高品質磷肥抵兩、三斤普通的。
進口鳥糞石,肯定比直接進口磷肥要划算的多。
小秦,你說我們能從帶英佬手中買到鳥糞石嗎?”
秦遠腦海閃過藍微微的面孔,臉上露出認真之色,說道:
“組織如果有需要,我盡力去試試。”
“嗯,未雨綢繆,XS群島的鳥糞石用不了幾年。”陳組長鼓勵一句,又拍板道,“那就暫定把磷肥生產線安置在崖州。
當地百姓日子苦,有個年產4萬噸磷肥廠子,日子也會改善不少。”
崖州是三亜前身,此時只是個破敗、落後的小漁村。
敲定磷肥生產線,接著是鉀肥的,這個倒是不用討論。
吃完一碗麵,陳組長放下碗筷,朗聲說道:
“鉀肥生產線,只能安置在偌羌縣,離羅布泊最近的大縣,如今就等在羅布泊發現鉀鹽了。
老李,中科院派出的彭+木專家,至今還沒有訊息傳回嗎?”
秦遠知道偌羌縣這地,後世有著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公司。
而聽聞陳組長說的“彭+木”這名字,又見李副組長搖頭,秦遠眼裡滿是怪異之色。
關於“彭+木”,後世關於這位的傳說可真不少。
79年時,去羅布泊勘察神秘失蹤。
事後,國家派很多飛機搜尋,報道說一無所獲,這位宛若人間蒸發一般。
有人說他碰了雙魚玉佩,複製出了兩個彭+木,國家保密研究。
也有人說他碰了神奇植物...
秦遠看看情報面板,又瞧瞧儲物空間,對神秘的羅布泊,也挺好奇。
斂去思緒,只聽陳組長朗聲決定道:
“既然鉀肥生產線已經到位,那就不耽擱了,不要怕消耗,直接從XJ大軍區多派些飛機,帶地質專家,前往羅布泊勘察。
順便找到小彭專家。”
這位也只最頂尖的那一小撮人,說話自然管用。
聞言,李副組長連忙回道:“我這就去發報安排。”
而秦遠也得去趟大西北。
他還有50公斤的藏羚羊絨要收集,如果時間允許,他也想去羅布泊見識見識。
。
甘省多戈壁,下午2點,太陽高掛,荒涼的南肅縣,掛起大風,黃沙漫天,黃濛濛一片。
在這個全縣人口僅636口的小縣城裡,縣政府大門樓是個土木壘的大土坯房,上面覆蓋著麥稈。
門口掛個陳舊的木牌,原先的打土匪標語剛剛劃去,換上“艱苦奮鬥,勤儉辦場”的標語。
此時,大門樓門口,傳來陣陣孩子們的喧鬧聲。
一群光著屁股的孩子圍著秦遠,目光中帶著小心翼翼和渴求。
秦遠挎著個綠色軍包,抓出一把奶糖,一人3塊分給瘦瘦小小的苦孩子們。
每每獲得奶糖,他們髒兮兮的臉蛋上都會露出滿足的笑容,看得秦遠暗暗嘆氣。
而縣裡的老書記卻一陣樂呵,銅褐色的臉上滿是感激之色,在一旁說道:
“真是讓秦領導破費了,不僅給我們全縣老少爺們找了好活,還給孩子們分這麼好的奶糖。
咱縣過大年都沒這麼歡樂。”
縣裡孩子們陸續分到奶糖,秦遠見包裡還剩一大把,順勢掏出塞給一旁的老書記,說道:
“這糖不錯,老書記也嚐嚐吧。”
老書記沒矯情,接過奶糖,寶貝似的揣到滿是補丁的中山裝口袋裡,笑吟吟說道:
“好東西留著,這糖能收好久,等過年分給孩子們吃。”
秦遠沒多說什麼,又朝不遠處忙的熱火朝天的營地看一眼。
那兒是甘省軍營戰士搭建的一個簡陋營地,這兒離祁連山西嶺最近。
戰士們在西嶺打獵藏羚羊,都會運往這取絨,縣裡男女老少幾乎全去幫忙。
儘管秦遠那外貿單位還沒成立,但上面依然給他很大支援,有什麼需求,全力滿足。
所以,縣裡的酬勞,秦遠給的很豐厚,直接給糧油,肥料也給了幾包,而獵獲的藏羚羊肉,也會盡量多分給縣裡。
收回目光,想到在烏藍芭託收穫的一張簡陋地圖,秦遠又好奇問道:
“老書記,縣裡最大的坎兒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