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不用我多說了,你們比我更瞭解,每個地方都有相應的傳說。當然,把這個故事搬上舞臺,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全新的創作雖然遵循原來的故事基礎進行,但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柏潔夫人。
你們看完後,可以提出修改建議,或者有什麼更好的傳說故事,都可以告訴我。”
蘇鬱繁把列印出來的二十多份資料給每人發下去。
她自己吃了一口劉琴塞她嘴巴里的橙子。
“我小時候看過一個動畫片,名字叫雕龍記,你們應該有印象,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彩色剪紙動畫片。
故事發生在大理地區。一條兇惡的黑龍盤踞在蒼山洱海之間,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尤其喜歡吞噬童男童女。
一位技藝精湛的老木匠楊師傅帶著兒子七斤路過,七斤不幸被惡龍吃了,楊師傅決心復仇。
他利用自己超凡的木工技藝,精心雕刻了一條栩栩如生的木龍。
木龍被賦予了生命,投入洱海與黑龍展開激烈搏鬥。
初次交戰,木龍因經驗不足落敗。
楊師傅沒有放棄,他吸取教訓,帶領村民一起改進木龍,在木龍身上安裝了堅固的鐵鱗甲和鋒利的鐵爪。
改進後的木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水中惡戰,木龍最終戰勝並消滅了兇殘的黑龍。
洱海周圍恢復了平靜,百姓們得救,歡欣鼓舞,感激楊師傅父子的義舉。
這部影片展現傳統的木偶造型,裡面雕刻的精細工藝值得我們借鑑。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半小時的劇情緊扣心絃,引發所有人的情感共振。
這個民間傳說,不僅娛樂了觀眾,更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中國木雕藝術的獨特創造力。
這正是我們要傳遞的東西,我們的舞臺背景也是木雕作品,但大多隻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
與故事本身沒什麼關係,我們的新節目需要新的木雕作品,融合到故事和情節當中。
讓幾種非遺互相襯托和成就,講好故事,演出好節目,是我們下一步的計劃。大家有什麼問題,儘管提問。”
蘇鬱繁期待大家的反饋和建議。
今天受邀來這裡的人,都是非常有經驗的非遺老師,他們對當地的文化和傳說也很熟悉,比自己年長,應該更有發言權。
劉琴再次給蘇鬱繁餵了一牙橙子。
這時趙作昌老師匆忙看完手上的稿子,皺緊眉頭。
“小繁,不是我潑你冷水啊,柏潔夫人之前有人創作了幾個版本,反響不是很強烈。
而且你也清楚,柏潔夫人是我們當地人的本主,要是胡編亂造,很多人要生氣的。”
“對啊,柏潔夫人又不是普通人,不能瞎寫。我看這上面寫的太過藝術性,缺乏歷史參考,脫離歷史去創作這樣的節目,意義不大。”
“雕龍記是傳說還是真實發生的,大家不會太在意,但是柏潔夫人不能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