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琴站在旁邊,看著人端著鍋伸著脖子排隊,買到的興高采烈的往家走,心裡忍不住一動。
現在正處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已經設立了好幾個經濟特區,雖然還未全面鋪開,但政策一直在鬆動,很多人順應時代,已經開始向個體經濟發展了。
她這裡屬於內陸城市,發展速度緩慢,政策雖然已經鬆動,但在管理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指示,那些個冒出頭的個體戶都很小心翼翼。
生怕政策突然改變,擔了風險。
而且,很多人信奉鐵飯碗,嫌棄擺攤做小生意丟人,沒有國企職工的體面。但個體經濟以後只會越來越好,而且掙的錢比上班高出好幾倍。
只有那些親身嘗試,吃了螃蟹的人,才知道個體掙錢的速度。
搞經濟的時代,變化非常快。
上輩子她還在為兒女當牛做馬之時,國家為了提倡個體戶,隔三差五就開表彰大會,那些邁入萬元戶的個體戶戴著大紅花,站在兩講臺上,向大家傳授經驗。
她當時抱著孫子站在人群中,心裡羨慕的很。
可惜,她沒有勇氣也沒有時間去嘗試。
但這輩子,她倒是想想試一試。自己當了一輩子的家庭主婦,除了家常菜,也沒別的特長。
特別是她調的餃子餡,是大家公認的好吃。
燴麵館能這個時候開業,估摸著個體專營的風很快就能吹過來。若是她也能緊跟時代,佔個先機,說不定也能賺到錢。
反正她不能坐以待斃,總要試一試的,最起碼也得給自己存一筆豐厚的養老錢。
心裡盤算著,李香琴去了菜市場,買了兩個茄子後,看到幾個有點蔫的土豆蛋子,三分錢一斤,五斤多,老闆收了她一毛五分錢。
拎著菜回到家,簡單洗了個澡,就坐在床上拿出紙筆,開始盤算怎麼擺攤。
以前,她好像聽誰說過,要幹就幹自己熟悉的領域,主要是能兜底。
她就準備搞一個餃子小吃攤,先試試反響咋樣?
在這之前,她得先準備一個架子車,二手的就行。兩個煤爐子,一張小方桌,幾個小板凳,就可以出攤了。
至於包餃子工具,家裡有現成的。
剩餘的就是調餡,現吃現包,口感才是最好的。
總結下來,一百五十塊錢以內,全部搞定。
就在她沉浸在出攤的幻想中,老六挎著包回來了。
“媽,晚上吃什麼,我餓了。”
“去哪野了,不餓不回家是吧?”
李香琴瞪他一眼,從抽屜裡拿出一塊二毛錢外加三張四兩的糧票,
“菜市場對面新開了一家燴麵,大碗四毛和一張糧票,你端著鍋去,買三碗回來。新店開業,每碗多送二兩面,別忘了。”
“哎,我馬上去,保證讓師傅多給一片肉。”
老六一聽,眼睛頓時就亮了,扔下書包抓著錢和票,去廚房拎了鋁鍋飛奔著出門了。
李香琴看他屁股著了火似的往外跑,也沒理會,低頭繼續盤算。
“媽,你在寫什麼?”老四探出頭,好奇的問了一句。
“你下班了?”
我查了下當地的燴麵價格,有點虛高……已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