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店裡突然增加了高粱酒,而且,價格跟跟商店售賣的差不多,嘗試的人不少。
二兩半斤的,按照自己的酒量,現打現喝,方便得很。
李香琴選了幾個常客,免費請人品嚐。酒這東西,但凡能喝的,入口就能分辨好壞。
幾個老熟客品嚐之後,根本不用特意推銷,直接就按照自己的口味選擇了。
酒水配到位,李香琴明顯感覺,店裡的客人更多了。
特別是下午場,六點到八點之間,最是熱鬧。三五好友約到一起,小方桌一支,小冷盤一上,兩三斤的白酒就下肚了。
突然間,餃子開始退居幕後,成了主食。
當然,也有人把餃子當下酒菜的,按照他們當地的說法,餃子配酒越喝越有。
大部分人都不能拒絕餃子的誘惑。
她這邊忙得熱火朝天,老三那邊也傳來喜訊,經過老大的運作,還真給老三弄了間單人宿舍。
這事成功之後,老大特意跑過來邀功,
“媽,老三算是暫時安頓下來了,你也別過於擔心,以後有事您就招呼兒子,您養我們這麼大,現在也該我們回報您的時候了。”
李香琴淡淡的看著他,
“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只要你們不給我添亂,就算你們孝順。我感覺前半年就挺好,沒啥事不要往老孃眼前湊。”
要是信這張嘴,還不如信豬能上樹。
張建國:“……”
都怪老二老三那倆蠢貨,非要給老媽一個下馬威,讓媽過一個冷清年。現在好了,媽過上癮了。
簡直弄巧成拙。
可惜,他自動忽略了,這個提議雖然是老二老三提的,但他沒提出反對,就算是預設。
老二老三本就向他看齊,有樣學樣。
瞅著媽那副淡漠的神色,張建國抬手扶了扶眼鏡,說實話,他早就後悔了,實在是沒想到老媽一個普通退休職工,還有這麼大的勁折騰生意?
關鍵是還讓她折騰成功了。
他悄摸的去餃子看過,生意不是一般的好。媳婦跟院裡的老太太聊天后才知道,店面竟然是媽大手筆買下的。
聽到這個訊息時,說實話,他是有些生氣的,畢竟爸爸的撫慰金加上他還的錢也不少,想要買一下那個房子輕而易舉。
但看著店裡的生意和忙活不停的幾個人,他又覺得媽很有魄力。
這種複雜的情緒影響了他好一陣子才想開了,錢畢竟是死物,放在銀行也漲不了幾個利息。
用來投資反而最明智的,媽掙的錢越多,對他們越好。
開年以來,下海經常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在想方設法的打聽賺錢之道,就連他們報社,也有兩個年輕人辭去了安穩的工作,折騰著下海去了。
報社作為主流媒體,必須走在群眾的最前沿。
況且,現在國家提倡個體,他們報社作為民眾瞭解國策的視窗,必須宣傳到位。
經過部門研究決定,報社要追蹤報道幾個下海經商的典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