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看著朱植那張充滿希冀的臉,心中念頭飛轉。
老爺子朱元璋定下的九邊塞王之策,乃是國之大計。其核心目的,就是用自家的兒子們,組成一道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拱衛大明北疆,防禦蒙元殘餘勢力。這道政策,在老爺子還活著的時候,就是天條,是任何人不得觸碰的紅線。
自己現在去說情?別說自己這個皇太孫,就是親爹朱標復生,跑到老爺子面前說這話,恐怕也得被唾沫星子噴出來,再賞一頓板子。
所以,現在絕不能答應。
但,也不能直接拒絕。
朱允炆的腦海裡,那張大明的疆域圖,前所未有地清晰起來。他忽然意識到,朱植這個看似幼稚的請求,簡直是上天派來給他送外掛的,是將來撬動整個塞王體系的神之一手。
削藩,這兩個字太刺耳,太容易引起應激反應。可如果是“大侄子我呀!最心疼叔叔們了”呢?
如果將來自己登基,以“不忍皇叔受塞外風霜之苦”為由,將遼王朱植從鳥不拉屎的廣寧,遷回富庶的中原。這聽起來,哪裡是冷冰冰的政治打壓,分明是一場侄子和叔叔溫情脈脈的親情大戲!
只要開了這個頭,有了這個“愛護叔叔”的先例,那其他的塞王們,心態能不發生點微妙的變化?
到時候,是他們主動想從邊疆潤回內地享福,還是自己逼著他們挪,這其中的主動權,可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了。
一個願意,一個“勉為其難”地同意,這削藩,不就變得名正言順,甚至還給自己刷上了一層仁君愛叔的道德光環嗎?
一瞬間,朱允炆只覺得眼前這個愁眉苦臉的十五叔,簡直是上天派來助攻的神隊友,來給他送溫暖的。
他心中已經有了計較,面上卻依舊是那副溫和中帶著一絲為難的表情。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彷彿在認真權衡其中的利弊。
這份沉默,在朱植看來,就是有戲的訊號。他的眼睛更亮了,緊張地盯著朱允炆,連呼吸都放輕了。
“十五叔,”朱允炆終於開口,聲音不高,卻透著一股讓人信服的力量,“廣寧苦寒,侄兒是知道的。讓皇叔以少年之身,鎮守邊陲,確實是辛苦了。”
這話一出,朱植的腰桿都挺直了三分,眼裡的希冀幾乎要溢位來。有門!大侄子這是站我這邊的!
“只是,”朱允炆話鋒一轉,恰到好處地流露出一絲無奈,“皇爺爺的決定,向來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此事體大,牽扯國策,並非我一言可決。”
朱植剛剛挺起的腰桿,又垮了下去,臉上寫滿了失望。
“不過……”朱允炆看著他的神情變化,不急不緩地丟擲了鉤子,“皇叔的這份苦楚,侄兒記在心裡了。以後若有合適的時機,我定會……留意的。”
他沒有許諾任何事,只是說“留意”。但這兩個字,從皇太孫的口中說出,其分量已然不同。它像是一張沒有寫明日期的支票,給了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朱植的腦子飛速運轉,瞬間就領會了其中的“深意”。
大侄子這是答應了啊!只是現在皇爺爺管得嚴,不好辦。但他說了,會“留意”,會等“合適的時機”!什麼叫合適的時機?那不就是……
朱植的眼睛裡重新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他看著朱允炆,滿臉都是“我懂的”表情,心中對這位大侄子的好感度瞬間拉滿。他覺得這位皇太孫,雖然看著文縐縐的,但骨子裡卻是個重情重義、懂得體恤自家人的好哥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