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阿斗,復國系統來早了

第75章 三寸舌沸江夏幕 一葉舟載楚庭春

“其二,尋種!

糜竺舅父回信已至,遼東白菽產量確與孩兒所知‘畝產四石’相差甚遠。不過此事非空穴來風!

武漢近日收攏流民之中,有一積年老農,親見異種豆菽,粒大飽滿,於貧瘠之地亦能豐產!

其言鑿鑿,描述之狀,不似作偽!

此人所述線索,皆指向長沙以南。

孩兒欲親往長沙尋訪,若能尋得此物,莫說畝產四石,便是三石,亦是天賜之物!”

積年老農自然是編造的,但他若是從長沙回來,平白無故取出這麼多糧種,總要有個緣由吧?

身邊丁奉等人不會懷疑,可糜竺舅父難道不會懷疑?

隨後劉禪豎起第三根手指:

“其三:要人!武漢百廢待興,急需熟練老吏,

之前包太守為整肅長沙吏治,幾乎將江夏能呼叫的幹練小吏抽調一空,如今半年已過,想必已培養出一批熟悉庶務、可堪一用的新晉吏員!

原本江夏的官吏,也能讓我帶回些許。緩解武漢頹勢。”

劉禪此言,直指要害!

武漢確實缺人,尤其是能處理繁雜具體事務的基層吏員。

包拯清洗長沙時,確實從江夏借調了不少人手,如今武漢初創,再去要回一部分,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聽完劉禪三個原因,甘夫人與糜夫人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恍然和凝重。

堂內陷入短暫的寂靜。

劉禪的三個要求,一個比一個具體,一個比一個切中武漢當前的命脈:

急缺的救命糧、關乎未來的高產種、維繫運轉的骨幹吏員。

目標明確,路徑清晰,且都指向了同一個人——長沙太守包拯。

甘夫人看著眼前目光堅定、條理分明的兒子,心中百感交集。

那個需要她時時照拂的孩童,如今已能獨當一面,為一方水土、萬千生民殫精竭慮,甚至不惜親身犯險遠赴他郡求援。

這份擔當,這份謀略,讓她既心疼又無比驕傲。

她終於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卻異常堅定:“阿斗……你所慮周全,所謀深遠。武漢乃你新立基業,亦是萬民託身之所。糧荒如虎,吏治如骨,良種如根,皆不可廢弛。”

她看向糜夫人,“妹妹,你以為如何?”

糜夫人深吸一口氣。

劉禪的三個理由,尤其是對糜芳能力的絕對信任和對吏員的迫切需求,讓她難以拒絕。

她壓下心中對兄長處境的隱隱擔憂,鄭重道:“阿斗所言極是!長沙之行,勢在必行!包拯此人,剛直不阿,但也深明大義,更敬重主公與少主。你持少主印信,以武漢牧守之身親往求援,闡明利害,他必不會袖手旁觀。只是……”

她話鋒一轉:“此去路途雖不算極遠,然流民四起,難保沒有江東細作或山野宵小窺伺。

務必多帶精銳護衛,丁奉將軍須臾不可離身!到了長沙,借糧、尋種、要人,皆可直言,但亦需注意言辭分寸,包拯性情剛烈,不可使其誤會我荊州內部有隙。

一切,以平安歸來為要!”

“姨娘放心!孩兒省得!”

劉禪聽到此言,這才將心中重擔放下,如今說通兩位母親,長沙之行,恐怕勢在必得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